[发明专利]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和卫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51537.9 | 申请日: | 202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4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肖亚开;曹裕豪;刘畅;孔祥宏;陶炯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B64G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单雯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光学 遥感 卫星 振动 抑制 被动 布局 方法 | ||
1.一种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星上微振动振源根据微振动频谱与量级进行布局,利用星体的传递衰减特性,隔离星上活动部件微振动对遥感载荷微振动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星体结构隔振,无需增加隔振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构成微振动振源的活动部件进行部件产品的微振动试验,获取各微振动振源的振动频谱与量级;
将包含卫星遥感相机载荷的卫星主载荷布置在顶板;
将高频高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底板;
将低频低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侧板;
将小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层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频高量级振源包括反作用飞轮,低频低量级振源包括太阳翼驱动机构、天线驱动机构,小量级振源包括陀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卫星遥感相机载荷安装点位置设置加强框架,利用中心承力筒与顶板结构为遥感相机载荷提供安装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星体的传递衰减特性,是指底板微振动量级传递至层板、侧板、顶板的量级由下至上依次递减,衰减程度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低频低量级振源安装位置选择在侧板安装面远离高量级振源的一侧;小量级振源安装位置选择在远离高量级振源的层板安装面。
8.一种卫星,包括卫星主载荷、底板、层板、顶板、侧板、活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卫星遥感相机载荷的卫星主载荷布置在顶板;高频高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底板;将低频低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侧板;将小量级振源安装在卫星层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高频高量级振源包括反作用飞轮,低频低量级振源包括太阳翼驱动机构、天线驱动机构,小量级振源包括陀螺;反作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进行卫星姿态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向光学遥感卫星微振动抑制的被动隔振布局方法形成的布局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515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