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0964.3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章;袁玲合;何勋;兰明明;陈旭;刘源;魏文贺;吴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1/00 | 分类号: | A01D41/00;A01D41/12;A01F7/02;A01F12/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轴 谷物 脱粒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及试验方法。本发明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包括物料输送台,割台输送系统,切流脱粒系统,纵轴流脱粒系统,纵轴流脱粒驱动系统,脱粒物料收集系统,切流滚筒与割台驱动系统;为研究其内部工作部件结构和工作参数对物料输送性能及脱粒性能的影响,本发明切纵流谷物脱粒试验机还包括液压系统、纵轴流脱粒检测系统和切流滚筒与割台检测系统;切流脱粒系统中设置有切流凹板调节机构和割台高度调整机构;切流滚筒与割台检测系统包括与切流滚筒和割台驱动电机相联结的动态扭矩传感器以及控制切流滚筒和割台驱动电机转速的变频器,以此来检测脱粒滚筒的转速、扭矩及功耗。由于各工作参数均可调整,无须到田间现场就可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物脱粒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试验机收获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谷物联合收获机大型化、一机多用趋势愈加明显。切横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性能提升已基本达到极限,目前脱粒效果更加理想的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已成为主流。
我国在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的设计过程中多参考国外的相关技术,但由于技术保护,无法获取关键部件的结构以及工作参数的设计原理,谷物联合收获机厂家多通过加工样机在田间进行试验来不断改进其结构,以此来提升收获机的性能,而整机在田间试验研究中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业性能参数不易获取。
如果能设计一种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则可为研究切纵轴流联合收获机结构和工作参数对物料输送性能以及脱粒性能的影响,为切纵轴流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低损高效的收获提供设计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可对不同作业参数下的脱净率、脱出物分布和各功率消耗进行试验,还可对不同纵轴流脱粒元件、螺旋喂入头、纵轴流上盖、切流滚筒等关键部件结构下的脱净率、脱出物分布和各功率消耗进行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切纵轴流谷物脱粒试验机,包括物料输送台,割台输送系统,切流脱粒系统,纵轴流脱粒系统,纵轴流脱粒驱动系统,脱粒物料收集系统,切流滚筒与割台驱动系统;为研究工作部件结构和工作参数对物料输送性能及脱粒性能的影响,本发明的切纵流谷物脱粒试验机还包括液压系统、纵轴流脱粒检测系统和切流滚筒与割台检测系统;
所述切流脱粒系统中设置有切流凹板调节机构和割台高度调整机构;
所述切流滚筒与割台检测系统包括与切流滚筒和割台驱动电机相联结的动态扭矩传感器以及控制切流滚筒和割台驱动电机转速的变频器;以此来检测脱粒滚筒的转速、扭矩及功耗。
所述纵轴流脱粒系统中设置有纵轴流凹板间隙调节机构和纵轴流滚筒倾角调节机构;
所述纵轴流脱粒检测系统包括与纵轴流滚筒驱动电机相联结的动态扭矩传感器以及控制纵轴流滚筒驱动电机转速的变频器。以此来检测纵轴流滚筒的脱粒转速、扭矩及功耗。
具体的;
所述切流凹板调节机构包括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切流支架上的切流凹板调节螺杆,所述切流凹板调节螺杆与切流凹板的后端相铰连,所述切流凹板的前端铰连在切流脱粒系统的左右侧壁上;改变调节螺杆的上下位置即可调节切流凹板与切流滚筒的距离,实现切流脱粒间隙的调节。如果在切流脱粒系统的左/右侧壁上开设观测孔,安装摄像头,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测切流系统和纵轴流脱粒系统过渡区域谷物运动的时间和规律。
所述割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由液压系统控制的割台高度调节油缸,所述割台高度调节油缸的一端铰连在切流支架上,另一端与割台输送系统相铰接;通过换向阀来控制调节油缸的进出油油路,进而调整割台高度。
所述纵轴流凹板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纵轴流凹板调节螺杆,在纵轴流脱粒系统的侧梁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纵轴流凹板调节螺杆的上端与纵轴流凹板相铰接,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调整纵轴流凹板调节螺杆的上下位置即可调节纵轴流凹板的间隙,实现纵轴流凹板间隙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0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