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地下高大Y型墩柱分段式浇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1474.5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7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李东炜;李英男;李登伟;刘诗迪;姚禹舜;张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创致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6127 | 代理人: | 刘素霞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高大 型墩柱分 段式 浇筑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地下高大Y型墩柱分段式浇筑方法,包括:步骤S1,将墩身钢筋笼制作完成后与承台钢筋笼进行固定;步骤S2,浇筑承台,使墩身钢筋笼固定于承台内;步骤S3,利用墩身为作业平台,支设墩身地下部分模板;步骤S4,进行墩身地下部分浇筑,墩身地下部分养护完成后对承台基坑进行回填步骤S5,进行墩身地上部分模板支设,采用砂浆将模板与墩身地下部分顶面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步骤S6,进行墩身地上部分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对应墩帽、盖梁的模板支撑体系支设,在模板支撑体系上进行墩帽钢筋和盖梁钢筋绑扎,然后拼装对应墩帽、盖梁的模板;墩帽盖梁可利用同一模板支撑体系,并可同时浇筑,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了结构一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地下高大Y型墩柱分段式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快速路工程愈发普及,因立体交通需要,快速路墩柱愈发高大,若顶部存在待排迁线路则会制约整体工期,而城市快速路多在市区内,部分墩柱墩底高程在现地高程以下,若不尽快完成下部工程施工,并及时进行回填,恢复道路,则会影响城市交通。且为了满足美观要求,很多快速路采用Y型墩柱,上部设计盖梁,Y型墩柱虽然适用性强、造型美观,但构造复杂:钢筋外倾且稠密、空间定位较困难、模板外倾且模内操作空间小、墩顶预埋件多。传统的施工方法为待墩柱顶部障碍排迁完成后,对墩身标准段、墩帽段模板分次安装,墩柱整体浇筑完成后再进行盖梁施工,这样导致施工效率较低,盖梁和墩体的一体形较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地下高大Y型墩柱分段式浇筑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地下高大Y型墩柱分段式浇筑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墩身钢筋笼制作完成后与承台钢筋笼进行固定;
步骤S2,浇筑承台,使墩身钢筋笼固定于承台内;
步骤S3,利用墩身为作业平台,支设墩身地下部分模板,浇筑前采用砂浆将模板与承台顶面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
步骤S4,进行墩身地下部分浇筑,墩身地下部分养护完成后对承台基坑进行回填;
步骤S5,进行墩身地上部分模板支设,采用砂浆将模板与墩身地下部分顶面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
步骤S6,进行墩身地上部分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对应墩帽、盖梁的模板支撑体系支设,在模板支撑体系上进行墩帽钢筋和盖梁钢筋绑扎,然后拼装对应墩帽、盖梁的模板;
步骤S7,首先通过分层浇注的方法进行墩帽、盖梁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覆膜养护。
优选,对应墩帽、盖梁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通过侧模夹底模进行模板拼接,底模起坡段具有通过折页轴连接的直板,支撑体系上方设有对应盖梁两端的支撑架和调节丝杠,以支撑底模并进行盖梁底面的角度调节。
优选,先在支撑体系上进行底节模板放样,通过底节模板支撑盖梁两端的底模,底节模板验收合格后与支撑体系进行固定,然后进行墩帽、盖梁的模板拼接,拼接完毕后在顶帽四个角点拉上风缆绳,通过风缆绳调整误差。
优选,通过起重机械将墩身钢筋笼放置在承台钢筋笼后,将墩身钢筋笼的主筋与承台钢筋笼进行固连,在墩身钢筋笼外侧设置斜撑,以保证墩身钢筋笼的稳定。
优选,墩身地下部分和墩身地上部分浇筑时均采用分层浇注,浇注同时进行同步振捣,浇筑完成并拆模后进行覆膜养护。
优选,对基坑进行逐层回填,每层回填完毕后进行压实处理,回填完成后浇筑混凝土进行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14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多目标接力数传服务的注册认证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工实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