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极管全动态老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2594.7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刚;刘年富;陈益敏;魏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高裕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徐金杰 |
地址: | 3111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极管 动态 老化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极管全动态老化设备,包括机柜,机柜里设有变压器及调压组件,直流电源组件,上位机、待测器件阵列板以及控制电路板,直流电源组件与待测器件阵列板之间设有可控硅整流器;控制电路板包括MCU芯片、正向电流组件、反向偏置电压组件、电流转换和采样模块、电流控制模块以及电流控制基准信号输出模块,电流转换和采样模块采集正向电流,并转化出Ifb信号和Ifs信号,MCU芯片对Ifs信号处理后再经过电流控制基准信号输出模块形成基准信号Vref;电流控制模块对基准信号Vref与Ifb信号进行处理后对电流进行调节,使得待测二极管上的正向电流满足测试要求。本发明的老化设备整体结构紧凑,老化电路能自动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老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二极管全动态老化设备。
背景技术
二极管在出厂前均要进行老化筛选,检测二极管电路的失效率,老化设备根据各种待老化二极管的检测要求,会选择性的对不同二极管施加各种必要的电应力、温度应力和时间应力,并实时对二极管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剔除有隐患的或有制造缺陷的二极管。
二极管全动态老化就是采用模拟信号的方法,在二极管的正向加一个50Hz正弦上半波电流,在二极管的反向加一个50Hz正弦下半波电压,即在二极管两端交替加正弦上半波电流源和正弦下半波电压源。
针对各种二极管的不同老化测试要求,需要施加不同的正向电流。现有技术中,二极管的老化测试正向电流是通过调节笨重的调压器来改变隔离大功率低压输出的变压器和发热量大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的,上述结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下缺点,1.采用了工频调压器和工频变压器,体积大,效率低;2.每个样品电流微调采用大体积的滑动变阻器,因在大电流下采用机械调节:机械寿命短,手动调节效率低,且因试验时器件发热以及电网的波动,试验过程中还需中途调节。同时上述的缺陷也导致现有的二极管老化设备体积较大,且测试效率低,需要一定的人力开支。
现有中国专利CN112014712A公开了一种全数字型二极管全动态老化方法及老化装置,通过将老化二极管的模拟电压电流信号数字化,通过控制器设定老化电流、电压的波形、频率、幅值。控制器输出设定电流的Iz_Wavc信号和设定电压的Vr_Wavc信号给相应的电流控制器和电压控制器,将老化电压电流数字化,将老化电压电流输出由手动调节变为程序控制。但是上述老化装置对于控制器、开关器件的要求均较高,使得该老化装置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极管全动态老化设备,该设备结构紧凑、成本低,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能够及时、快速、可靠的剔除有隐患的或有制造缺陷的二极管,减少人力开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极管全动态老化设备,包括机柜、设置在机柜的上部的变压器及调压组件,设置在述机柜的底部的直流电源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柜中部的多个老化驱动一体箱以及上位机;所述老化驱动一体箱包括箱体、待测器件阵列板以及固定在箱体后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待测器件阵列板插设在箱体前部,且通过接插电路板与控制电路板插接导通;
所述直流电源组件以及变压器及调压组件分别为待测器件阵列板上的多个待测二极管提供正向电流以及反向电压,且直流电源组件与待测器件阵列板之间还设有可控硅整流器;
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MCU芯片、正向电流组件、反向偏置电压组件、电流转换和采样模块、电流控制模块以及电流控制基准信号输出模块,每个待测二极管与相应的反向偏置电压组件以及变压器及调压组件形成反向电压试验回路;
每个待测二极管与相对应的正向电流组件、电流转换和采样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电流控制基准信号输出模块以及直流电源组件,形成正向电流试验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高裕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高裕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25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