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63725.3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1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浚宁;付伟光;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鼎恒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知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84 | 代理人: | 杨莹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制药 废气 处理 分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分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包括布设装置、反应液分布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布设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多个支撑梁;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包括集液槽、第一分压槽、引流管、升气管和第二分压槽;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道和喷头。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更均匀、高效的对喷淋塔内填料层所需的反应液进行分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分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
背景技术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在提取、精制、蒸馏、储运等环节均可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此外,废气中的药尘颗粒物、发酵尾气、酸碱废气、恶臭等组分复杂,对工艺废气治理造成一定困难。
在环境工程中,吸收法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液体吸收法是利用液体吸收液与无机、有机废气的相似相溶性原理而达到处理有机废气的目的。此方法不仅能处理大量气体污染物而且能将部分大气污染物吸收再生得到富集有机物,经再生或者精制可以外售或者在生产单元进行循环套用。吸收法治理气体污染物技术成熟,设计和操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适用性。因而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一般采用低挥发或者难挥发液体为吸收剂或者酸洗中和吸收剂,通过吸收装置利用废气中各种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化学反应特性的差异,吸收其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吸收法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份在特定的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和化学反应不同通过吸收剂的反复作用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吸收法一般是废气从塔底部进入吸收喷淋塔,顶部排出。循环泵将吸收液送至塔顶液体分布器,喷洒到填料表面,在填料层中,吸收液由于填料的作用形成液膜,液膜和自下而上上升的气体充分接触,从而去除气体中的污染物。采用气液逆相交流方式,加大气液接触传质,提高吸收效率。
然而现有VOCs治理用吸收塔喷淋液分布不均匀,受风速影响喷淋液成倾斜或回卷,必须通过增压形成高压喷射;高压喷淋又会对填料层造成冲刷冲击形成偏移或沟壑从而导致偏流或短路,造成气液接触时间不一致,影响吸收效率;大的喷淋量又会导致气液夹带明显,吸收液损失严重;喷淋量增加,压力增大直接导致循环泵装机功率增大,系统运行能耗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目的是为了更均匀、高效的对喷淋塔内填料层所需的反应液进行分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制药废气处理用的盘式分布器,包括布设装置、反应液分布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布设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多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喷淋塔的截面中心位置,多个所述支撑梁均匀布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梁活动连接于所述喷淋塔内;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包括集液槽、第一分压槽、引流管、升气管和第二分压槽,所述集液槽底部为钝角设计,所述第一分压槽对应设置于所述集液槽下方,且所述第一分压槽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集液槽的两端下方,所述第一分压槽为底部水平设置的凹槽,所述升气管为双数设置,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分压槽的底部两端,所述引流管套设于所述升气管外围,所述第一分压槽的底部对应所述引流管的外径设置有第一分流孔,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压槽设置于所述引流管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二分压槽为底部水平的凹槽,远离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上设置有卡接装置,两个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分压槽的所述卡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三分流孔;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液管道和喷头,所述进液管道架设于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上方,所述进液管道上对应所述集液槽均匀布设多个喷淋头。
优选的,所述卡接装置包括U型卡槽、C型卡槽和楔形快,所述U型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分压槽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侧底部,所述C型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分压槽远离所述引流管的另一侧底部,两个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由所述U型卡槽和所述C型卡槽组合连接,且所述楔形块插入两个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卡合后C型卡槽的剩余空间中对两个所述反应液分布装置的连接处进行楔紧固定,所述楔形块与所述C型卡槽剩余空间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鼎恒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鼎恒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3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