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464503.3 | 申请日: | 202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3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吴正中;汪永刚;王利锋;邓能文;王晓东;尹李晓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74 | 分类号: | H04N23/74;H04N23/6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雏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74 | 代理人: | 兰玉华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识别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属于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基于摄像装置的环境光测量结果确定补光时段,并基于补光时段确定不需要对摄像装置进行补光分类控制时,实时控制白光灯进行补光,并当白光灯的补光时长大于设定值时,基于历史图像对补光时段进行筛选得到一般时段,并在一般时段内,基于摄像装置的人脸清晰度要求,结合一般时段的时长和补光时长,确定修正补光强度,并以修正补光强度实时控制白光灯进行补光,从而实现了对摄像装置的补光的差异性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视频监控摄像机在街头巷尾的安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安装位置或者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某些时候的光线强度无法满足要求,同时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时候,其对光线强度和图像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实现对摄像装置的补光控制,在授权发明专利CN112040108B《一种人脸抓拍相机混合补光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中通过对检测结果中的人脸图像的识别,根据人脸图像亮度调整红外光强度,并当满足抓拍条件时,根据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的亮度调节白光强度,完成人脸抓拍,但是却忽视了以下技术问题:
未考虑结合摄像装置的历史图像分析结果以及摄像装置的人脸清晰度要求进行补光方式的确定,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人员进入摄像装置的监控范围内时,其基本上处于移动的状态,若当发现人脸时,再进行补光方式的切换往往无法准确的实现对人脸的捕捉,于此同时,在特定场所,例如ATM机、校园、医院等场所,其对摄像装置的人脸清晰度要求以及对人脸拍摄的人脸清晰度要求更高,若采用授权专利的方案,则同样无法准确的实现对人脸的捕捉。
未考虑结合白光灯的补光时长以及摄像装置的人脸清晰度要求进行补偿强度的控制,当白光灯的补偿时长过长时仍然按照原有的补光强度则会导致白光灯的使用寿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不同的摄像装置其补光强度的要求也不相同,自身还可以对图像的清晰度通过软件算法进行进一步修正,因此若不考虑补光强度的要求,则有可能会影响摄像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账务异常数据周期性检测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
一种应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S11基于摄像装置的环境光测量结果确定补光时段,并基于所述补光时段确定是否需要对摄像装置进行补光分类控制,若是,则进入步骤S12,若否,则进入步骤S14;
S12通过摄像装置的安装位置确定人脸清晰度要求,并基于所述人脸清晰度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对摄像装置进行补光控制,若是,则进入步骤S14,若否,则进入步骤S13;
S13基于所述摄像装置在所述补光时段内的历史图像中的人员数量、历史图像中包含所述人员的时长,并结合所述补光时段以及人脸清晰度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光控制,若是,则进入步骤S14,若否,则基于红外光灯进行实时补光,并当监测到人脸时控制白光灯进行补光;
S14实时控制白光灯进行补光,并当所述白光灯的补光时长大于设定值时,基于历史图像对所述补光时段进行筛选得到一般时段,并在所述一般时段内,基于摄像装置的人脸清晰度要求,结合一般时段的时长和补光时长,确定修正补光强度,并以所述修正补光强度实时控制白光灯进行补光。
通过基于摄像装置的环境光测量结果确定补光时段的确定,从而将补光时段较短的摄像装置进行实时的白光灯补光,而无须考虑其他因素,提升了判断的效率,并且也保证了摄像装置的拍摄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64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霓虹灯测试装置
- 下一篇:基于水质监测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