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76343.4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4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冯丹竹;田斌;潘瑞宝;于明光;范刘群;朱隆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30;C22C33/04;C21D8/02;C21D1/28;C21D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细小 碳化物 模具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该模具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45%~0.55%,Si:1.00%~1.30%,Mn:0.90%~1.10%,P≤0.015%,S≤0.015%,Cr:3.70%~4.70%,Mo:2.50%~3.50%,W:1.50%~2.50%,Co:1.00%~1.50%,Zn:0.20%~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中Mo/Cr=0.67~0.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中Mo+W=5.0%~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中Co/Zn=5.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钢板中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且平均直径为1.0~1.5μm共晶碳化物数量百分比为66.8%~67.7%,圆度为1.0~1.5共晶碳化物数量百分比为62.6%~6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钢板无缺口室温心部横向冲击韧性为191~195J;室温硬度在46~49HRC,厚度截面硬度差≤2HR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600℃保温36h后硬度41~43HRC、650℃保温36h后硬度35.5~37.4HRC、700℃保温36h后硬度30~32HRC;所述模具钢钢板厚度为80~180mm。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热处理;其特征在于:
(1)加热:将连铸板坯加热至1240℃~1280℃,均热段保温4~5h;
(2)轧制:开轧温度1050℃~1080℃,钢板轧制时前二个道次的压下率为20%~24%,终轧温度980℃~1030℃;
(3)热处理:
包括高温正火预处理+正火+二次回火;具体工艺如下:
高温正火预处理:将钢板加热至1050~1100℃,保温3~4h,出炉空冷至室温;
正火:将钢板加热至1020~1050℃,保温2~3h,出炉空冷至室温;
二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为580~610℃,保温时间3~4h,空冷至室温,然后进行第二次回火热处理,温度为560~590℃,保温3~4h,空冷至室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后下线后立即采用“下铺上盖”方式堆垛缓,缓冷时间为36~48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回火后钢板心部硬度为48~51HRC。
10.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一种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的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正火后钢板中具有细小共晶碳化物,平均直径为1.0~1.5μm共晶碳化物占66.8%~67.7%,圆度为1.0~1.5共晶碳化物占62.6%~6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763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