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芍药播种苗根茎及根茎芽形成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476585.3 申请日: 2023-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6420566A 公开(公告)日: 2023-07-14
发明(设计)人: 王慧娟;符真珠;袁欣;高杰;张和臣;李艳敏;王二强;王利民;王晓晖;卢林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2/00 分类号: A01G22/00;A01C1/00;A01C21/00
代理公司: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郑平
地址: 450008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促进 芍药 种苗 根茎 形成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植物栽培及繁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促进芍药播种苗根茎及根茎芽形成的方法,采用生长一致、健壮的芍药播种苗进行培育,经过8周的培育进行形态建成及营养物质的积累,然后采用ABA 90~110mg/L及0.8%~1.2%蔗糖溶液进行喷施处理,即可快速获得健壮粗大的根茎及较多数量的根茎芽,在保证根茎及根茎芽发育完善的基础上,在同样生长时间的情况下,根茎粗度增加47.6%,根茎芽数量增加5倍,由此将会大大缩短芍药种苗的生长周期,增加根茎粗度及根茎芽的数量,解决了目前芍药播种繁殖生长缓慢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及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芍药播种苗根茎及根茎芽初始形成及发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芍药(P.lactiflora)属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传统名花,其花色艳丽、花型丰富,风姿绰约,享有“花相”、“五月花神”等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更是成为世界切花市场流行的切花种类。同时芍药肉质根可做中药材,种子可榨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国外早在19世纪就大规模开展芍药的育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原产中国的芍药品种被引入欧洲,与来自欧洲的亲本如欧洲芍药、大叶芍药、黄花芍药、细叶芍药等反复杂交,杂交后代种源背景丰富,形成了壮观的杂种芍药品种群。我国也是芍药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之一,但是我国的主流栽培芍药品种都是由芍药(P.lactiflora)这一个野生种不断驯化和杂交形成,种源单一,性状变异不丰富。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芍药杂交育种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开始进行芍药新品种的自主选育工作,陆续有新品种鉴定或登录。

芍药商品化繁殖主要通过分株繁殖。芍药分株宜在秋季进行,新芽发育饱满至土壤封冻前均可。分株法简便易行,在保持品种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当年即可开花。但是芍药新品种的培育则必须通过播种对杂交后代进行繁殖。成熟的芍药种子经过采收晾干后及时于秋季播种。自然环境中,当年播种后下胚轴突破种皮形成根,上胚轴经过冬季低温解除休眠后在春季萌发,历时长达6-7个月。芍药种子萌发后,当年只生长出1-2片子叶,生长中后期,早期根茎及根茎芽开始发生发育,根茎为短缩的地下茎,其上着生根茎芽。只有上部的1-2个具有生长优势的根茎芽在下个生长季萌发形成地上茎,其余未萌发的根茎芽则宿存于根茎。芍药从播种到开花需要3-5年较长的生长周期,根茎及根茎芽逐年有序更新形成了芍药植株的生命周期。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芍药杂交育种的后代培育需要经过较长的生长周期才能开花。这种生长特性与多花黄精、滇重楼等中药材植物极为相似。多花黄精种子播种育苗经历种子播种-发芽成初生种苗-出苗的过程中须经历两次低温破除休眠后才能完成,从种子成熟到出苗历时2-3年至少3年。滇重楼播种2年才第一次出苗,出苗3次才能作为种苗移栽,整个育苗周期长达4年。因此如何在芍药播种苗萌发后,促进根茎及根茎芽的形成和发育,成为解决育苗周期长的关键问题。

根茎是芍药短缩的地下茎,外形似根而有节,在根茎节上所生长的复合芽即为根茎芽。根茎及根茎芽是芍药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部位,其初始发生及其后续发育是植株再生的基础。目前关于根茎及根茎芽的研究多见于中药材领域,陈怡以多花黄精为材料,研究了种茎出苗过程中形态及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翁忙玲等研究了多效唑对山葵根茎膨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古今等研究了IAA、ABA等内源激素在生长周期对滇重楼根茎生长的调节作用,得出ABA对根茎的膨大有促进作用;杨哲等研究了基肥配方对玉竹生长与根茎形成的影响,发现有机肥猪粪渣与NPK复合肥相结合能显著促进玉竹生长,提高根茎重量及多糖含量。以上研究均侧重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而不涉及外源激素的使用对根茎形成发育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76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