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01036.7 | 申请日: | 202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5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虎;邓丽婷;黄静宜;关成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防灾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C02F1/02;C02F1/58;C02F1/72;G01N1/28;G01N30/06;C02F101/1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1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混合 体制 作用 原液 制作 装置 | ||
1.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内的支架(11),在所述罐体(1)上分别设置有加气管(2)、加液管(3)、进水管(4)、出水管(5)、泄压阀(12)和回收管(7),在所述支架(11)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加气管(2)的树状管(6),在所述树状管(6)上均匀开设多个气孔(63);
其中,所述加气管(2)向所述罐体(1)内通入热的纯惰性气体,并通过所述树状管(6)扩散在原料水中,以加热去除溶解在原料水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部分硫化氢;
其中,所述加液管(3)向所述罐体(1)内通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以去除剩余溶解在原料水中的硫化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11)上居中设置有连接管套(111),所述树状管(6)包括密封固定在所述连接管套(111)下端的主管道(61),在所述主管道(6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管道(62),所述气孔(63)设置在所述支管道(62)上;
其中,多个所述支管道(62)完全浸没在原料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11)上居中设置有连接管套(111),所述树状管(6)包括密封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管套(111)下端的主管道(61),在所述主管道(6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管道(62),所述气孔(63)设置在所述支管道(62)的一侧;
其中,多个所述支管道(62)完全浸没在原料水中,且所述气孔(63)排压推动所述支管道(62)带动所述主管道(6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气管(2)位于所述罐体(1)内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套(111)的上端密封连接,且所述加液管(3)与所述罐体(1)直接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道(111)的上端密封安装有三通管(8);
其中,所述加气管(2)和所述加液管(3)位于所述罐体(1)内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通管(8)的另外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管(8)与所述加气管(2)连接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芯(81),所述三通管(8)与所述加液管(3)连接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芯(82);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芯(8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芯(82)的导通方向均朝向所述连接管道(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阀(12)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顶壁上,以使加热溢出的二氧化碳、甲烷和部分硫化氢通过所述泄压阀(12)排出;
其中,所述泄压阀(12)通过管路连接气相色谱仪,以对排出的气体进行成分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7)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且所述罐体(1)的底部呈倒锥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管(7)的下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设置有回收桶(71),所述回收桶(7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72),在所述排液管(72)和所述回收桶(71)的连接处设置有滤网(7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混合气体制作用的原液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气管(2)、所述加液管(3)、所述进水管(4)、所述出水管(5)和所述回收管(7)上均设置有电磁流量控制阀,在所述加气管(2)的内管壁上设置有恒温加热栅(21);
其中,所述恒温加热栅(21)位于所述加气管(2)上的所述电磁流量控制阀的进气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防灾科技学院,未经防灾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010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