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道结构数据精度提升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06127.X | 申请日: | 202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41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8/25 | 分类号: | G06F18/25;G01C2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10120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道 结构 数据 精度 提升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航道结构数据精度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
S1、采集QAR数据进行解析、译码、滤波处理后,提取航空器飞行相关的航迹数据及飞行性能数据,航迹数据包括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飞行性能数据包括飞机地速、空速、水平加速度、真航向:
S2、采集航班着陆跑道入口的经纬度坐标数据和航向台位置的经纬度坐标数据,将航班着陆跑道入口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航向台位置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经过横轴墨卡托投影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航道扇区的边缘线,航班着陆跑道入口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记为(x0,y0),航向台位置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记为(xL,yL),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记为(xj,yj),i=1,2,3,……,N;
S3、对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的相邻两个采样点坐标进行插值处理:
根据飞行性能数据通过二重积分的方法插值得到新的采样点方法如下:
其中(x′j,y′j)表示以第j个采样点的坐标经过二重积分方法插值得到新的采样点坐标,(xa,ya)表示已知A点的坐标,已知A点为一个已知采样点或航班着陆跑道入口处或航向台位置;va表示A点的地速,aj表示第j个采样点的水平加速度,θj表示第j个采样点的真航向,tj表示第j个采样点的时刻,tj+1表示第j+1个采样点的时刻;
在所有相邻两个采样点坐标之间依次插入N0个采样点并组合成新的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同时将新的采样点经过横轴墨卡托投影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S4、在平画直角坐标系上计算各个采样点至跑道延长线的垂直距离di,以及各个采样点与跑道延长线垂直交点至航向台的距离Di,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0表示跑道延长线的斜率,c0表示在跑道延长线上航班着陆跑道入口到航向台位置直线段的截距;(Xi,Yi)表示新的航迹经纬度坐标数据中的采样点i的坐标;若采样点i位于跑道延长线左侧,则垂直距离di为正值,并记为d′i,d′i=di;若采样点i位于跑道延长线右侧,则垂直距离di为负值,并记为d′i,d′i=-di;
其中ki表示采样点i与跑道延长线垂直交点所在直线的斜率,ci表示采样点i与跑道延长线垂直交点之间直线段的截距;
将采样点i的垂直距离di与距离Di对应关联存储,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采样点i的调制度差DDMi:
其中Wi/2表示采样点i与跑道延长线垂直交点至航道扇区边缘线的距离;
由此计算得到所有采样点随距离Di的调制度差DDMi,由此得到航道结构数据的调制度差DDMi数据集合;
S5、从QAR数据中提取调制度差DDM,设定阈值F,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数据比较并修正融合处理;
S51、若调制度差DDMi数据集合中的调制度差DDMi与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存在数据正负差异,则保留调制度差DDMi,并删除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
S52、若调制度差DDMi数据集合中的调制度差DDMi与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差值小于或等于阈值F,则采用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替换所对应的调制度差DDMi;
S53、若调制度差DDMi数据集合中的调制度差DDMi与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差值大于阈值F,则采保留调制度差DDMi,并删除提取到的调制度差DDM;
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调制度差DDMi数据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061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