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0770.X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1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赖景平;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欧朗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15/16;H04B1/4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荣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98 | 代理人: | 黄岑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度 可调整 数据 整合 基带 芯片 架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法,包括以计算阵列作为核心的基带芯片;计算阵列内部包含多个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支持不同的精度调整以实现自身精度的自调整;所述计算单元还能够根据任务和配置需要灵活切换自身数据精度,以实现在当前计算设备内接收机和发射机提高精度或者降低精度且进行灵活的自分配。本发明能同时支持当精度降低时原有位宽数据进行自整合,以提升局部计算性能,来实现精度调整时更智能化的数据传输,最终实现计算任务的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带芯片,具体涉及一种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方案中,也有一些基带芯片架构可以实现不同精度的数据处理,但是它们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硬件设计来支持不同的精度需求,造成了硬件的浪费,并且无法实现动态精度的自适应。另外,现有技术方案中很少有支持自整合数据的架构,也就无法提高局部计算性能。
目前一些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不同精度的数据处理和自适应调整。但是,这些方案需要使用不同的硬件设计来支持不同精度的需求,造成硬件浪费,同时,这些方案不支持自整合数据,也就无法提高局部计算性能。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精度固定: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使用不同的硬件设计来支持不同精度的数据处理,不能实现动态精度的自适应。
资源浪费: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不同的硬件设计来支持不同精度的需求,造成硬件浪费,增加系统成本。
数据传输效率低:现有技术中,没有自整合数据的功能,无法提高局部计算性能,从而影响整体数据传输效率。
应用受限:现有技术中,往往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场景,无法适应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案可以灵活切换数据精度,实现动态精度的自适应,从而避免了硬件浪费,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方案还支持自整合数据,提高了局部计算性能,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本发明的目标是解决计算任务的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问题,以实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性能最优化,并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精度可调整及数据自整合的基带芯片架构方法,包括以计算阵列作为核心的基带芯片;
计算阵列内部包含多个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支持不同的精度调整以实现自身精度的自调整;
所述计算单元还能够根据任务和配置需要灵活切换自身数据精度,以实现在当前计算设备内接收机和发射机提高精度或者降低精度且进行灵活的自分配;
基带芯片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数据输入步骤:
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入到基带芯片中;
S2、精度自适应步骤:
用于根据输入数据的精度以及当前计算任务的需要,动态的调整计算单元的精度;
S3、计算处理步骤:
将输入数据送入计算阵列中,计算阵列内部的多个计算单元同时进行计算处理;
S4、自整合数据步骤:
当计算单元精度降低时,原有位宽数据进行自整合,从而提高局部计算性能,优化数据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欧朗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欧朗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07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谷香浓郁且活性物质含量高的稻米油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阀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