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3716.0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要元清;贾宏杰;穆云飞;张嘉睿;冀肖彤;柳丹;熊平;齐海杰;林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19/08;G06F111/0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物理量 耦合 阵列 输出功率 计算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光伏组件属性参数,提取光伏组件的双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参数;
基于模型参数与光伏组件的电气行为相结合,进行热平衡分析;
在每一个模拟步长起始,将组件初始温度更新为计算得到的组件温度,重新执行热平衡分析;
汇总所有模拟时段内得到的组件功率,求和得到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绘制I-V曲线图,判断最大功率点是否总是包含在区间范围内,如果是,逆变器型号与当前光伏阵列输出特性适配输出光伏阵列功率;如果否,重新选取逆变器型号,直至选取的逆变器与光伏阵列输出特性适配,输出光伏阵列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具体为:
串联电阻Rs、并联电阻Rsh、光生电流Iph、二极管理想因子n1、n2、二极管截止电流Is1、I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分析具体为:对模拟时段内的每一个模拟步长执行下述操作:
1)组件输出功率的初始值设为额定功率f0;根据总辐照值与光伏阵列支架的方位角、倾角、经纬度坐标,计算光伏组件倾斜面辐照值;
2)考虑多物理量的光伏组件热力学模型,计算组件温度;根据光伏电池双二极管等效模型参数,倾斜面辐照、组件温度,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光伏组件的I-V特性曲线;
3)根据光伏逆变器的运行策略,获取约束条件;同时计算组串输出功率;
4)对每个光伏组件,根据I-V特性曲线,定位得到组件的输出功率值Pmodule;当Pmodule与组件输出功率的偏差>5%时,将组件功率设定为Pmodule,并重新执行步骤1),直到Pmodule与组件输出功率的偏差≤5%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为:在一条组串上的光伏组件的电流相等;在逆变器的控制下,光伏组串达到当前环境下的最大功率输出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虑多物理量的光伏组件热力学模型,计算组件温度为:获取组件倾斜面辐照、光伏组件的表面积、吸收系数、辐射系数、环境温度、光伏组件质量、光伏组件的比热、初始组件温度、模拟步长、空气热导率、光伏组件特征长度、当前组件温度,与组件温度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组串输出功率为:基于阵列的组件串联数、组串并联数,通过梯度下降的最优化求解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P,并同时得到组串电流I。
7.一种基于多物理量耦合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提取双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模块,用于基于光伏组件属性参数,提取光伏组件的双二极管等效电路模型参数;
热平衡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模型参数与光伏组件的电气行为相结合,进行热平衡分析;
更新组件温度模块,用于在每一个模拟步长起始,将组件初始温度更新为计算得到的组件温度,重新执行热平衡分析;
选型模块,用于汇总所有模拟时段内得到的组件功率,求和得到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绘制I-V曲线图,判断最大功率点是否总是包含在区间范围内,如果是,逆变器型号与当前光伏阵列输出特性适配输出光伏阵列功率;如果否,重新选取逆变器型号,直至选取的逆变器与光伏阵列输出特性适配,输出光伏阵列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37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氢氧化铜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维振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