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反蛋白石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0680.5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吕树申;代耀;王文康;莫冬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B01J13/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石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反蛋白石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在醇水溶液中,得到混合物溶液;将聚丙烯腈加入到混合物溶液中,然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固体产物;S2将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冷冻干燥,然后在保护气氛中高温煅烧,最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蚀刻,将蚀刻后的产物用乙醇洗涤、冷冻干燥后即可得到碳反蛋白石气凝胶材料。本发明利用高分子衍生碳的刚性硬碳通过模版法得到反蛋白石结构,该材料具有较小的密度、多孔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核壳结构;同时本发明制备碳反蛋白石气凝胶的方法简便易行,且易于控制反蛋白石孔径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反蛋白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的形貌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十分重要,即形貌决定性质,制备和发现新型的材料结构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反蛋白石作为气凝胶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反蛋白石(IOs)是一种典型的光子晶体(PCs),呈现出3D有序、相互连接的微孔结构。IOs是通过牺牲规则排列成晶体的胶体微球的模板而获得的,因此IO结构中的孔组织良好且尺寸非常均匀。此外,去除的紧密堆积的微球赋予了IO结构高孔隙率和互连性。IO结构很容易通过调节微球来控制。反蛋白石的名称来源于用于塑造这些结构的模板:均匀、球形、胶体颗粒组装成类似于天然蛋白石的晶体阵列。
以碳材料为壳的碳反蛋白石气凝胶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同时碳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在电催化、光催化、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油水分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反蛋白石的制备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种方法,而硬模板法是制备这一结构的代表性方法。其中以模板为核,通过化学沉积、自组装、溶胶凝胶等手段在模板外形成包覆层,再经溶剂溶解或热处理除去模板形成空心结构。但是常见模版法制备工艺冗长且繁琐,溶液需要在真空条件下浸渍模版,反应条件及工艺较为复杂,且浸渍不易完全,不利于批量生产和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小的密度、多孔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核壳结构的碳反蛋白石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市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反蛋白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在醇水溶液中,得到混合物溶液;将聚丙烯腈加入到混合物溶液中,然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固体产物;
S2将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冷冻干燥,然后在保护气氛中高温煅烧,最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蚀刻,将蚀刻后的产物用乙醇洗涤、冷冻干燥后即可得到碳反蛋白石气凝胶材料。
作为优先的,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0℃~30℃,混合的时间为30~90min。
作为优先的,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5:10~20。
作为优先的,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醇水溶液的比例为300~500mg:40~60mL;所述醇水溶液中醇与水的体积比为2~3:2~3。
作为优先的,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60℃~180℃;步骤S1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8~10h;步骤S2所述高温煅烧的温度为600℃~1000℃;高温煅烧的保温时间为2~6h;高温煅烧的升温速率为2~5℃/min。
作为优先的,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所述蚀刻的温度为60℃~80℃,蚀刻的时间为5~20 h;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5moL/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高分子衍生碳的刚性硬碳通过模版法得到反蛋白石结构,该材料具有较小的密度、多孔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核壳结构;同时本发明制备碳反蛋白石气凝胶的方法简便易行,且易于控制反蛋白石孔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0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