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8889.6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9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锡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南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元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797 | 代理人: | 李琼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耐压 试验 | ||
1.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包括有安装板(1);安装板(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平衡架(2);两个平衡架(2)上部共同固接有防护筒(3);防护筒(3)安装有电控按钮(4);防护筒(3)上活动连接有电动翻盖(5);电动翻盖(5)与电控按钮(4)电连接;防护筒(3)与电动翻盖(5)合成左部掏空的圆柱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动力组件;安装板(1)左部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上部连接有第一电动执行器(6),第一电动执行器(6)伸缩部上设有压力感应器;第一电动执行器(6)伸缩部固接有用于阻挡碎屑飞溅的圆板(7);圆板(7)与防护筒(3)和电动翻盖(5)组成的圆柱筒滑动连接;通过动力组件先驱动圆板(7)在防护筒(3)内移动,对复合管初步施压;防护筒(3)右部连接有第一锥头(8);圆板(7)连接有第二锥头(9);第二锥头(9)右部设有准直器;第二锥头(9)与第一锥头(8)同轴;防护筒(3)连接有定位组件;通过定位组件将复合管左端限位,使得复合管轴心与第二锥头(9)与第一锥头(8)的轴心一致;防护筒(3)下部连接有对废料收纳的收集组件;防护筒(3)右部与圆板(7)上各连接有一个用于对复合管端部防护固定的防护系统;两个防护系统分别与第二锥头(9)与第一锥头(8)连接;防护筒(3)与圆板(7)共同连接有用于对第一锥头(8)和第二锥头(9)降温的冷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包括有电动滑板(10);防护筒(3)内滑动连接有电动滑板(10);电动滑板(10)活动连接有两个斜板(11);两个斜板(11)呈“X”形交叉设置;两个斜板(11)下部共同固接有弹性件(12);通过两个“X”交叉设置的斜板(11)形成的上部V型槽,将复合管支起,将复合管轴心与第二锥头(9)与第一锥头(8)的轴心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收集组件包括有导流盒(2001);防护筒(3)下部开有排废槽(3001);排废槽(3001)固接有导流盒(2001);导流盒(2001)前部可拆卸式连接有收集箱(2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防护系统包括有套筒(101);第二锥头(9)右侧中部固接有一个套筒(101);套筒(101)内表面右部开有第二凹槽(10101);第二凹槽(10101)内固接有第一气囊(102);第一气囊(102)上部连通有第一支气管(103);第一支气管(103)依次贯穿套筒(101)和圆板(7);第一支气管(103)左部连通有环形管(104);环形管(104)右部与圆板(7)固接;环形管(104)上连通有主气管(105);第二锥头(9)外环面开有第一凹槽(9001);第一凹槽(9001)内固接有第二气囊(106);第二气囊(106)下部连通有第二支气管(107);第二支气管(107)依次贯穿第二锥头(9)与圆板(7);第二支气管(107)左部与环形管(10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耐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冷却系统包括有第一导流管(201);圆板(7)上连接有两个第一导流管(201);防护筒(3)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一横管(202);两个第一横管(202)左部各与一个第一导流管(201)连通;防护筒(3)下部安装有两个泵机(203);两个第一横管(202)右部各与一个泵机(203)连通;防护筒(3)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二横管(204);每个第二横管(204)左部各与一个泵机(203)连通;防护筒(3)上连接有两个第二导流管(205);每个第二横管(204)右部各与一个第二导流管(205)连通;两个套筒(101)中部设有格挡部(10102);两个套筒(101)在远离第二凹槽(10101)的一侧各开有一个冷却腔(10103);两个冷却腔(10103)上部各与一个第一导流管(201)连通;第一锥头(8)和第二锥头(9)内各连接有一个降温管(207);两个降温管(207)各与一个后方的第一导流管(201)连通;两个降温管(207)各与一个冷却腔(10103)连通;防护筒(3)下部安装有两个冷却器(206);通过每个冷却器(206)分别对两个第一横管(202)和两个第二横管(204)内流动的循环液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南电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南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88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