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0265.8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4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薛艳;赵立立;李小争;陶小委;陶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00;B28C7/02;B28C5/08;B08B9/087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4549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混合 搅拌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搅拌缸,所述搅拌缸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侧轴,所述搅拌缸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在使用时可通过开启步进电机转动以绕卷连接绳拉动调节杆,使其在活动槽的内部滑动,即可达到限位搅拌缸角度的效果,以便于后续更加充分的对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可通过开启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和搅拌柱对搅拌柱内的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通过设置横板,用于贴合搅拌缸内的底面内壁,以配合驱动电机的转动而刮蹭沉积的砂石骨料,增加实用性,通过橡胶垫用于贴合搅拌缸的内圆壁面,而对搅拌缸的内圆壁面附着的混凝土进行刮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重新使用废弃混凝土的新型混凝土,它是通过粉碎、洗涤后重新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新材料,再搅拌混合、经过高温处理而制成的混凝土。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强,抗压强度及抗裂性能良好,耐冻性能优良,耐磨性能较好,可有效减少废弃物的堆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但是现有混凝土设备基本采用在筒体结构中增加搅拌轴,并且搅拌轴上螺旋叶片以实现混凝土的混合搅拌,但由于砂石骨料的质量比沙子和水泥的质量大,在搅拌时会慢慢在筒体的底部产生沉积,因此搅拌完成之后,混凝土上下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此会对施工后的建筑物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混合中对搅拌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晃动混凝土对后续的混合搅拌尤为重要,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混凝土在搅拌时会慢慢在筒体的底部产生沉积,因此搅拌完成之后,混凝土上下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此会对施工后的建筑物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再生混凝土均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缸,所述搅拌缸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侧轴,所述搅拌缸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侧轴与相邻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内圆壁面固定套接在一起;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搅拌缸的底面,用于调节所述搅拌缸的角度;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搅拌缸的内部,用于搅拌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搅拌缸的角度进行搅拌,避免因砂石骨料的质量比沙子和水泥的质量大,在搅拌时会慢慢在筒体的底部产生沉积,而导致后续混凝土上下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此会对施工后的建筑物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设置搅拌组件,用于充分对搅拌缸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合。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柱,所述底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缸的底面,所述底柱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搅拌缸的底面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调节架的顶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圆壁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底柱活动卡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槽,在使用时搅拌缸会通过第一轴承与侧轴的连接,使搅拌缸通过底柱和连接槽的作用在调节槽的内壁进行滑动,以调节搅拌缸的混合角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在所述调节架的一侧,所述活动槽与所述连接槽相连通,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活动槽活动卡接在一起,所述调节架的顶面开设有仪器槽,所述仪器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外孔,所述外孔与所述仪器槽相连通,所述外孔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活动套接在一起,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的外圆壁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与所述调节杆的外圆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交通学院,未经黄河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0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基于异步时域视觉传感器的油缸运动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