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1518.3 | 申请日: | 202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8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豪杰;童世成;袁倩;祝友成;路成东;陈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71/16 | 分类号: | H10K71/16;H10K50/12;H10K101/10;H10K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型蓝光 有机 发光二极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ITO阳极玻璃板,所述ITO阳极玻璃板表面蒸镀轻薄空穴注入层,所述轻薄空穴注入层表面真空蒸镀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表面真空蒸镀掺杂型蓝光主客体共发光层,所述掺杂型蓝光主客共发光层表面真空蒸镀两层不同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真空蒸镀金属阴极;发明采用具有反向系间窜越特点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组成元素安全无污染;较小的能极差可以使TADF材料在室温热能活化下发生反向系间窜越现象,实现激子从三重态到单重态能级反向跃迁,达到更高的量子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蓝光OLED目前主要采用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并且发光层多为单层发光层,主要存在两个不足之处,第一个是采用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制备器件的发光层分别存在效率低和价格贵的问题,其中磷光材料中还含有有毒重金属元素,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第二个是单层蓝色发光层材料的电子传输和注入能力较弱,导致开启电压、亮度和量子效率等光电性能较差,需要在传输层材料能级匹配及结构上进行改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实现激子从三重态到单重态能级反向跃迁,达到更高的量子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ITO阳极玻璃板,所述ITO阳极玻璃板表面蒸镀轻薄空穴注入层,所述轻薄空穴注入层表面真空蒸镀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表面真空蒸镀掺杂型蓝光主客共发光层,所述掺杂型蓝光主客共发光层表面真空蒸镀两层不同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表面真空蒸镀金属阴极。
进一步,所述ITO阳极玻璃板用清洗剂超声清洗,所述清洗剂为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依次超声清洗15分钟。
进一步,所述轻薄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三氧化钼。
进一步,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和1,3-二-9-咔唑基苯。
进一步,掺杂型蓝光主客共发光层包括主体发光层和客体发光层,所述客体发光层的材料为[4-(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苯基]硫砜;所述主体发光层的材料为二[2-((氧代)二苯基膦基)苯基]醚。
进一步,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2,8-双(二苯基膦氧基)二苯并呋喃和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
进一步,金属阴极的材料为纯铝。
进一步,所述轻薄空穴注入层的三氧化钼的厚度为1nm。
进一步,所述主体发光层和所述客体发光层的浓度比为7: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发明采用具有反向系间窜越特点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该材料价格低廉,量子效率高,组成元素安全无污染。新一代的TADF材料还具有比较小的单三重态能极差ΔEST,较小的能极差可以使TADF材料在室温热能活化下发生反向系间窜越现象,实现激子从三重态到单重态能级反向跃迁,达到更高的量子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
发明采用主客体掺杂发光层和能级匹配的载流子传输层,有效的促进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传输,更多的激子产生,更少的激子湮灭,有效的改善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掺杂型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材料能级图;
图3为器件A的光电性能测试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1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三电平四桥臂储能逆变器及逆变系统
- 下一篇:控制信息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