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菌株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4073.4 | 申请日: | 202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6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秋龙;张玉丹;刘仲华;谭琳;王玉生;杨学宇;杨艺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8;A01P3/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齐宝玲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炭疽病 菌株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菌株,所述菌株为藤黄生孢链霉菌(Streptomycesluteosporeus)JS4‑F,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4月27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3651,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分类命名StreptomycesluteosporeusJS4‑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炭疽病生防菌株筛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菌株及应用。
背景技术
茶炭疽病是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为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茶区普遍发生。该病发生严重地区,茶树会大量落叶,对来年春茶的产量带来影响,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炭疽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被认定为危害我国茶树的主要优势种,在全我国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并且可以危害国内大多数品种的茶树。
目前,生产上对于茶炭疽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的方法为主,但大量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和农药残留增加等问题。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对环境没有破坏性,具有可持续的优点,其中以菌治菌-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具有安全、环保、无残留、不易产生抗性、不杀伤天敌、选择性强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如何筛选到一种茶炭疽病的生防菌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菌株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菌株,所述菌株为藤黄生孢链霉菌(Streptomycesluteosporeus)JS4-F,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04月27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651,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分类命名Streptomycesluteosporeus JS4-F。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茶炭疽病微生物菌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防治茶炭疽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藤黄生孢链霉菌JS4-F。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草莓疫病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辣椒枯萎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马棉花枯萎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玉大斑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稻瘟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所述的菌株在制备防治柑橘沙皮病菌和茄子褐纹病菌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4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输送装置以及表面缺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