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冷能利用的储能、碳捕集和空气调节的多功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3543.3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8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李淳昊;田镇;杨超;高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25/06;F01K25/10;F01K7/32;F01K3/00;F01K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利用 碳捕集 空气调节 多功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冷能利用的储能、碳捕集和空气调节的多功能系统,属于分布式供能技术领域。它按LNG供应顺序划分,分别包括LNG供应单元、碳捕集单元,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及释能单元,卡琳娜循环发电单元和空气调节单元;LNG供应单元依次与碳捕集单元、二氧化碳储能及释能单元、卡琳娜循环发电单元和空气调节单元相连通,且在LNG供应单元上分别设有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三级换热器和四级换热器。本发明通过碳捕集系统、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卡琳娜循环发电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联合利用,合理科学的解决LNG冷能利用不充分、LNG冷能温度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实现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减少了LNG冷能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冷能利用的储能、碳捕集和空气调节的多功能系统,属于分布式供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System)越来越被认为在效率、效用和首选能源供应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种类型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由于其优势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率、通过储能和需求侧管理来匹配供需,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将可再生能源和LNG冷能整合和利用到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可以满足能源可持续性的要求。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是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一种新型储能系统。该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期,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或是谷时富余电力压缩储存在储罐中,同时回收充能过程的压缩热;在用电高峰时期,将储罐中的高压二氧化碳再加热,同时通过透平膨胀机对外做功,完成能量释放。
目前提出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需要设置储罐来储存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以气态的形式储存,会降低系统的储能密度;如果以液态的形式储存,则需要利用低温蓄冷装置完成自冷凝过程。但是自冷凝过程可能会造成系统循环效率的降低,而且由于常规冷却水的温度限制,特别是在夏季条件下,CO2的低临界温度(31.1℃)可能会对冷凝活动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LNG等低温冷源对低压二氧化碳进行液化。
LNG(Liqui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由于在使用时需要经过多级气化,再输送给目标用户。LNG在气化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大量的冷能(大约840kJ/kg)。为了避免大量LNG冷能的浪费,可以将释放的冷能用于压缩二氧化碳的冷凝液化过程,并且后续可用于燃烧后烟气碳捕集过程、卡琳娜冷凝过程以及给末端用户输送冷量。经过气化后的天然气,可以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余热给卡琳娜子循环作为热源以及给末端用户输送热量。
碳捕集系统(Carbon Capture System)作为LNG能源利用的多联产发电系统的子系统,利用LNG的冷能,将天然气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并且捕集,最终输送到二氧化碳储罐中。
空气调节系统(Air Conditioning System)作为末端子系统,利用LNG的高温段的冷能、将LNG气化,并且利用冷能将室外空气降温减湿,输送减湿冷空气到室内用户端。
在授权公布号为CN109854320A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二氧化碳储能与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利用LNG的冷能为目的,通过以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储能和释能过程,结合有机朗肯循环,实现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完成LNG冷能到电能的转化。该专利虽然完全利用LNG的冷能,但没有实现冷热电联产的目标,降低了能源的梯级利用率。
在授权公布号为CN115750009A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碳捕集和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的储能电力调峰系统,利用了LNG冷能来满足液态空气的储存和CO2捕集过程的冷需,以及LNG燃烧产生的热能,但系统不能调节室内热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3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