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功结构及风电叶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0320.X | 申请日: | 2023-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7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永峰;陈德龙;刘卫生;王珑;黄辉秀;李壮;张哲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季承 |
地址: | 22206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叶片 | ||
本发明属于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功结构及风电叶片,该增功结构安装于叶片主体的后缘,该增功结构呈V形结构,该叶片主体的后缘插设并连接于该增功结构的开口内,该增功结构能够延长该叶片主体翼型的弦长。该增功结构能够提升风电叶片的升阻比,改善其气动特性,从而达到增功的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功结构及风电叶片。
背景技术
风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之一,利用风能发电的装置为风力涡轮机。风力涡轮机在捕获风能时,风电叶片的作用十分关键。风电叶片的外形设计直接影响到风机的发电效率。风电叶片捕获风能的效率可以从截面翼型的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和升阻比Cl/Cd来体现。为了能够使得风电叶片获能的效率高,并且降低其荷载,需要风电叶片的翼型具有高升力和低阻力的特征,即其气动特性表现为具有高的升阻比。
目前用于提高升阻比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种,利用涡流发生器,人为干扰边界层的流动,提前让边界层变为湍流边界层,从而可以向内部输送能量,抑制翼型表面的流动分离。第二种,采用扰流板或襟翼等装置,通过干扰涡旋的产生与脱落来提高升阻比。
上述方法虽然具有增功效果,但是上述方式较为复杂,且对于已经投入生产运行的风电叶片,并不便于在其上利用上述方案进行增功。
因此,亟需一种增功结构及风电叶片,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功结构,该增功结构能够提升风电叶片的升阻比,改善其气动特性,从而达到增功的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增功结构,安装于叶片主体的后缘,所述增功结构呈V形结构,所述叶片主体的后缘插设并连接于所述增功结构的开口内,所述增功结构能够延长所述叶片主体翼型的弦长。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功结构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延长件和第二延长件,所述第一延长件的一个边沿和所述第二延长件的一个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延长件和所述第二延长件中的任一个连接于所述叶片主体的迎风面,另一个连接于所述叶片主体的背风面。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功结构还包括第一衔接部和第二衔接部,所述第一衔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长件的端部,并连接于所述叶片主体的背风面;
所述第二衔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延长件的端部,并连接于所述叶片主体的迎风面。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沿远离所述第一延长件的方向,所述第一衔接部的上端面逐渐靠近所述叶片主体;沿远离所述第二延长件的方向,所述第二衔接部的上端面逐渐靠近所述叶片主体。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长件和所述第二延长件均为弧形,所述第一延长件和所述第二延长件能够与所述叶片主体的后缘随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长件和所述叶片主体之间通过第一胶层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延长件和所述叶片主体之间通过第二胶层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沿所述叶片主体翼型的弦长方向的宽度均为50mm-200mm。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功结构的内部顶角处与所述叶片主体的后缘之间设置填充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功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增功结构在所述叶片主体翼型的弦长方向上伸出所述叶片主体后缘的长度为所述叶片主体翼型的弦长长度的1%-3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叶片,该风电叶片具有较高的升阻比,气动特性得到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0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