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冲程汽油机的反喷回吸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1209.2 | 申请日: | 202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1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林;贾滨;孙树科;刘运申;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崴光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19/03 | 分类号: | F02M19/03;F02M19/00;F02M7/12;F02M1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74 | 代理人: | 李玉成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程 汽油机 反喷回吸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冲程汽油机反喷回吸结构,包括化油器以及设置在化油器的空气进口侧的空滤器,所述空滤器包括外罩以及与外罩固定的底座,所述外罩和底座之间设有反喷挡板,所述底座设有与化油器的空气进口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反喷挡板设有与进气孔位置对应的储油器,所述反喷挡板在储油器远离进气孔的一侧设有反喷罩,所述反喷罩沿进气方向的投影面完全覆盖底座的进气孔,所述反喷罩内设有吸油滤芯。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向阀或阻风门等方案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的问题,有效防止混合油泄漏,使反喷出的大部分混合油在进气阶段能被重新回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冲程汽油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冲程汽油机反喷回吸结构。
背景技术
小型两冲程汽油机属于内燃机的一个小分支,曲轴旋转一周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压缩和进气为第一冲程,燃烧和排气为第二冲程。由于两冲程汽油机本身结构上的限制,在汽油机的排气阶段,活塞下行,曲轴箱内的气体被压缩,进气口尚未关闭,刚刚吸入曲轴箱的混合气由于曲轴箱内压力增加的影响,会有部分混合气从进气口逃逸,经过进气管和化油器的喉口,反喷到外部的空滤器中。随着汽油机工作时间的加长,安装在空滤器内的滤芯会积聚越来越多的混合气中的机油,加之空气中灰尘的附着,造成汽油机进气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汽油机的功率;同时受反喷的影响,集聚过多的混合油会滴落,导致汽油机外表脏污及环境污染。目前市面上解决两冲程汽油机反喷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
1、在进气管的位置设置单向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1697694.5的专利,这种结构较为复杂,对簧片阀的要求较高,不仅会增加产品的装配难度,还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加较多。
2、在空滤器位置增加防反喷的组件,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595803.6的专利,这种结构存在两个缺点,其一,反喷出来的混合气由于挡板的阻挡,仍会飞溅到外面的空滤器海绵上,不能有效消除反喷造成的问题;其二,阻风门组件和防反喷组件同时安装在空滤器底座上,包含阻风门,阻风门手柄,螺钉,防反喷挡板,销轴等,结构复杂,存在阻风门关闭不严等影响汽油机性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冲程汽油机反喷回吸结构,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向阀或阻风门等方案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的问题,有效防止混合油泄漏,使反喷出的大部分混合油在进气阶段能被重新回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冲程汽油机反喷回吸结构,包括化油器以及设置在化油器的空气进口侧的空滤器,所述空滤器包括外罩以及与外罩固定的底座,所述外罩和底座之间设有反喷挡板,所述底座设有与化油器的空气进口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反喷挡板设有与进气孔位置对应的储油器,所述反喷挡板在储油器远离进气孔的一侧设有反喷罩,所述反喷罩沿进气方向的投影面完全覆盖底座的进气孔,所述反喷罩内设有吸油滤芯。当汽油机工作进入排气阶段,部分混合气从进气孔逃逸反喷向空滤器中时,由于反喷挡板设置在进气孔侧,混合气将直接反喷至反喷挡板的反喷罩中,与反喷罩相连接的储油器将承接反喷后流下来的混合油。在混合气反喷过程中,反喷罩以及反喷罩内的吸油滤芯配合能有效吸附反喷出的混合油,避免混合油发生飞溅和泄漏。在汽油机工作进入进气阶段进气孔打开时,储油器内的混合油受到进气负压作用被回吸,重新吸入汽油机,使燃料充分利用并且避免了环境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储油器包括储油槽,所述储油槽从反喷罩向进气孔延伸,所述储油槽的内侧面呈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喷向反喷罩内的混合气中被吸附的混合油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储油器的储油槽可对混合油进行承接,并引导混合油向进气孔方向延伸分布在储油槽的内侧面上,提高与空气接触面积,有利于进气阶段时被重新回吸。
作为优选,所述储油槽的内表面设有若干与进气方向平行的槽体,所述槽体沿储油槽的内表面均匀布置。多个槽体分布在储油槽的内表面,保证混合油不会在储油槽的底部集中,避免混合油积聚形成油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崴光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崴光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1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氯氢硅精馏工艺
- 下一篇:一种仿真射击抖动的火炮模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