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75927.7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6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谢凌波;王恺;卢清华;陈为林;罗陆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信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29 | 代理人: | 冯桂彬 |
地址: | 528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装置 摩擦力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并联装置摩擦力辨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直线电机动力学模型,获取电机匀速直线运动下的驱动力方程;根据驱动力方程,对驱动力进行频谱分析,并根据频谱波峰获取摩擦力、推力波动与外部干扰力的幅值与频率;基于频谱分析方法,在多组不同速度工况下,获取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序列;将速度与摩擦力序列输入传统摩擦力模型,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根据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改进摩擦力模型,并验证改进的摩擦力模型的拟合精度。本发明具有辨识速率快、辨识精度高的优点,可以极大地提高五轴并联装置的末端位姿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联装置摩擦力辨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串联机器人先天存在的刚度较低和误差累积的缺点,并联机器人的输入和末端输出之间具有环状的闭链约束,其具有刚度大,运动惯量小,负载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高速度、高载荷的应用场景。
与传统的旋转电机构成的并联机构相比,运用直线电机后,传统的联轴器、滚珠丝杆以及减速器被从结构中删去,间隙、背隙、变形等因素的影响被大大削弱,极大地提升了机构的运动精度与刚度。基于并联机构的上述优点,将静平台、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平台、末端旋转机构相结合,可获得一种具备较高刚度与定位精度的五轴并联装置。
在消除大部分其他干扰因素后,摩擦力是占比最大的运动阻力,对其进行精准辨识,并用于前馈控制环节,有助于实现并联装置的精密运动控制。因此,研究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辨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实现对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的辨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直线电机动力学模型,获取电机匀速直线运动下的驱动力方程;
根据驱动力方程,对驱动力进行频谱分析,并根据频谱波峰获取摩擦力、推力波动与外部干扰力的幅值与频率;
基于频谱分析方法,在多组不同速度工况下,获取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序列;
将速度与摩擦力序列输入传统摩擦力模型,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
根据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改进摩擦力模型,并验证改进的摩擦力模型的拟合精度。
所述五轴并联装置摩擦力识别方法通过获取摩擦力序列,将速度与摩擦力序列输入传统摩擦力模型,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根据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改进摩擦力模型,并验证改进的摩擦力模型的拟合精度,具有辨识速率快、辨识精度高的优点,可以极大地提高五轴并联装置的末端位姿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力方程如下:;
其中,为电机驱动力,为推力波动,为摩擦力,为外部干扰力。
进一步地,对驱动力进行频谱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电机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运动时间为,运动位移为,对驱动力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域信号为:,其中,为虚数单位,为角频率,为自然常数。
进一步地,将速度与摩擦力序列输入传统摩擦力模型,辨识出具体的模型参数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传统摩擦力模型;
根据摩擦力值的变化趋势将摩擦力序列分为低速与高速两部分,并假定分界点为;
当=0时,得到最大静摩擦力;
当时,对摩擦力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模型;
当时,假定粘滞摩擦系数为0,得到公式,对公式进行线性回归获取临界速度以及待定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5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