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78012.1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平;郑艳;杜国强;叶飞来;路峰;梁娜;张海霞;赵冠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0;C22C38/12;C22C33/04;C21C7/10;C21D8/00;C21D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杨小蓉;张红生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钒氮微 合金 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化学组分包括:C:0.34~0.38%、Si:0.17~0.37%、Mn:1.60~1.70%、N:0.007~0.012%、V:0.01~0.04%、Al:0.01~0.05%、P≤0.015%、S≤0.010%、O≤20×10-4%,H≤2×10-4%,其余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低倍组织级别均≤1.0级;钢中夹杂物细系≤1.0级、粗系≤1.0级;力学性能: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520MPa,A≥16,-20℃冲击功KV2≥27J。
3.一种钒氮微合金化中碳锰系气瓶用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电炉/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RH真空脱气处理→连铸→热送/缓冷→轧制成材→正火处理→检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转炉冶炼:冶炼过程造好泡沫渣、均匀脱碳,终渣碱度控制在2.8~3.4,出钢终点C≥0.10%,P≤0.015%,残余元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620~16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F炉精炼:
控制炉渣碱度大于3.0,加强脱硫操作,白渣取样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D/RH真空脱气处理:保证真空纯处理时间≥12分钟,软吹时间≥1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成材:采用以上坯型轧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成材:预热段500~1000℃,加热1段1030~1230℃,加热2段1170~1280℃,均热段1170~1250℃,允许温差≤30℃,总加热时间≥6h。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火处理的温度为830-8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780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
- 包芯线及其应用和钒氮合金化钢水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钒氮微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