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风式玉米收获机排杂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4637.9 | 申请日: | 202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9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刘峰;包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3/08;A01D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风式 玉米 收获 机排杂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风式玉米收获机排杂结构,包括:排草口结构、吸入式风机和升运器,所述吸入式风机包括:风机蜗壳、传动机构、叶轮和切碎机构,所述风机蜗壳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叶轮和切碎机构,所述风机蜗壳进料口连接升运器,所述升运器内设置输送链,所述叶轮正对升运器的出料口,所述风机蜗壳的出料口连接排草口结构,所述叶轮的前侧设置切碎机构,所述切碎机构与输送链的出料口之间设置二次拉茎装置。本发明通过吸风式排杂装置,对玉米叶、苞叶等轻杂质进行清除,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风式玉米收获机排杂结构,涉及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收获机升运器的排杂装置是一项全新技术,通过风机将升运器运输过程中的玉米叶、杂草、玉米秸秆和玉米苞叶等杂质排出,使干净的玉米穗进入后续处理装置中进行工作,最终收获的玉米更干净,减轻用户的劳动强度;
现有排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升运器输送链将玉米穗提升至出口,玉米穗被抛出后,出口下方的吹风机,将玉米叶等杂质斜向上吹到排草口,并排出;
现有技术需要吹风机的风力比较大才能把玉米叶等杂质吹到排草口里,且吹风机一般设置在升运器下方,由于升运器出口下方空间的限制,风机做不了很大,影响吹风的效果;
遇到玉米断秆的情况,大量的长秸秆和长玉米叶等会被带到升运器,由于吹风,风压有限,大量的秸秆会堆积到出口无法排出,致使升运器出口堵塞,割台收割的玉米穗没法输送到后续处理作业中,玉米收获机就无法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吸风式玉米收获机排杂结构,通过吸风式排杂装置,对玉米叶、苞叶等轻杂质进行清除,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风式玉米收获机排杂结构,包括:排草口结构、吸入式风机和升运器,所述吸入式风机包括:风机蜗壳、传动机构、叶轮和切碎机构,所述风机蜗壳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叶轮,所述风机蜗壳进料口连接升运器,所述升运器内设置输送链,
所述叶轮正对升运器的出料口,所述风机蜗壳的出料口连接排草口结构,所述叶轮的前侧设置切碎机构,所述切碎机构与输送链的出料口之间设置二次拉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拉茎装置包括:二次拉茎辊I和二次拉茎辊II,二次拉茎辊I和二次拉茎辊II的一侧通过齿轮互相啮合,用于实现二次拉茎辊I和二次拉茎辊II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采用传动箱设计,传动箱包括:相互垂直设计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第一输出轴同轴连接叶轮和切碎机构,第二输出轴连接通过传动链依次传动连接所述二次拉茎装置的二次拉茎输入轮、输送链输入轮。
进一步的,所述升运器在二次拉茎装置的下侧设置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切碎机构包括:刀座和切碎刃,刀座两端安装切碎刃,刀座的中部连接于传动机构的第一输出轴。
进一步的,两端所述的切碎刃的刀刃设置的朝向相反,所述的切碎刃的尾部通过螺栓连接于刀座上。
工作过程:当玉米收获机工作时,升运器的输送链会将割台收获的玉米穗、玉米叶等等(包括杂草、玉米秸秆和玉米苞叶等)提升至升运器的出料口处,传动机构带动叶轮高速旋转,风机蜗壳内部形成负压,将玉米叶等杂质吸入其中;如果玉米秸秆太长并且秸秆上还有玉米穗,秸秆会被二次拉茎装置回收玉米穗;二次拉茎装置中,二次拉茎辊Ⅰ顺时针旋转,二次拉茎辊Ⅱ逆时针旋转,秸秆会从中间通过,受到挤压,秸秆会被挤入风机,切碎刃会切断秸秆,和玉米叶等一起吸入风机蜗壳,同时会和玉米穗分离,玉米穗从出料口脱出,进入后续作业;玉米叶等进入风机蜗壳内,叶轮高速旋转,将玉米叶等甩到排草口中,并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4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