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效半循环识别的储能循环寿命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92497.X | 申请日: | 202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贺钧;初宇翔;马英浩;张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15/00;G06F30/20;G01R31/387;G01R31/392;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效 循环 识别 寿命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等效半循环识别的储能循环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调度周期T内储能在t-1时刻和t时刻的充放电状态,判断t时刻储能SOC曲线是否为极值点;同时,结合储能SOC曲线极值点的分布特征,生成储能充电半循环和放电半循环的识别矩阵,以确定调度周期T内每个充电半循环和放电半循环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步骤二、离散化储能容量,并计算各时刻储能SOC值;根据储能充放电半循环的始末时刻以及对应SOC值,计算每个充放电半循环的半循环深度;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确定的充放电半循环及其半循环深度,利用式(1)计算各半循环在100%充放电深度下对应的等效半循环次数;
式(1)中:和分别为第n个充电半循环和第n个放电半循环对应折算至100%循环深度下的等效循环次数,和分别表示第n个充电半循环和第n个放电半循环的循环深度,p为储能半循环深度与等效循环次数关系的拟合系数。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各半循环等效循环次数线性加和,计算调度周期内储能总等效循环次数用于评估储能循环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效半循环识别的储能循环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步骤1.1、利用式(2)表征储能在t时刻的充放电状态:
式(2)中:Pdis,t和Pch,t分别为储能在t时刻的放电和充电功率,at为储能在t时刻的充放电状态变量,若at=1,表示储能在[t,t+1]时段内处于放电状态,若at=0,表示储能在[t,t+1]时段内处于充电状态,K为一个大于储能额定功率的正数;
步骤1.2、利用式(3)确定t时刻储能SOC曲线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
式(3)中: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t个点为极小值点,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t个点为极大值点;
步骤1.3、利用式(4)表示t时刻储能SOC曲线上的非极值点
步骤1.4、利用式(5)所示的T×T维0,1变量矩阵来表征调度周期T内每个充电半循环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式(5)中:若表示k时刻开始到t时刻结束的时段[k,t]为一个充电半循环;Kkmin表示k时刻储能SOC曲线极小值点状态,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k个点为极小值点,表示i时刻储能SOC曲线极小值点状态,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i个点为极小值点;
步骤1.5、利用式(6)所示T×T维的0,1变量矩阵来表征调度周期T内每个放电半循环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式(6)中:若表示k时刻开始到t时刻结束的时段[k,t]为一个放电半循环;表示k时刻储能SOC曲线极大值点状态,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k个点为极大值点,表示i时刻储能SOC曲线极大值点状态,若表示储能SOC曲线上第i个点为极大值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924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