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的发动机机油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98507.0 | 申请日: | 202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文俊;王春磊;李高冲;董永平;宫旭鹏;窦生平;张聪聪;刘永参;董佩;蒋远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4;F01M11/1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董开龙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循环 发动机 机油 润滑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的发动机机油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结合发动机所处的工作状态,设定发动机油底壳液位和存储器液位对应的正常工作区间及异常区间的初始值;实时检测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机油液位信息;将检测得到的机油液位信息与设定的初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做出警报启或动双泵循环处理。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本体机油与远程存储器机油之间的交互式循环流通,极大的提高了用于发动机运行中机油的使用容量,在发动机运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发动机机油更换周期,降低了发动机维护保养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发动机启动及润滑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的发动机机油润滑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内部的旋转零部件和气缸及活塞之间的润滑主要由润滑油润滑,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滑动部分受到材料的磨损和疲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脱落的铁屑和金属细块被润滑油带走,而针对大型矿用设备,工矿非常恶劣,工作地点大多位于偏远的山区,保养非常困难且保养不及时易出现缸套等部件的磨损,严重时需要更换零部件非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延长发动机机油保养使用周期成为目前研究课题。
本技术方案通过近几年矿山设备的应用工矿及使用特点相结合发现规范化、润滑油的保养周期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较大,分别是发动机的负荷率(即燃油消耗率)、机油润滑的容量及机油的品牌机型号,在机油品牌型号及发动机负荷率一定的条件下,油底壳的容量越大,发动机机油保养得周期越长,因此可以提高润滑系统的机油容量。
目前传统的设备机油存储在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中,没有其他额外的存储设备,这种润滑方式需要经常性的加注和排放润滑油,一方面会导致设备保养的频次增加,保养时人工工时增加,费用增加等,另一方面停机时间较长,造成开采效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的发动机机油润滑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的发动机机油润滑控制的方法,该控制方法利用双向循环技术,具体包括:
设置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进/出油通道,使两个容器间机油的实现流通;
结合发动机所处的工作状态,设定发动机油底壳液位和存储器液位对应的正常工作区间及异常区间的初始值;
实时检测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机油液位信息;
将检测得到的机油液位信息与设定的初始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做出警报或启动双泵循环处理;
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做出警报或启动双泵循环处理,包括:当判断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机油液位信息存在异常时,做出警报处理;当判断出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机油液位信息存在不足或过满时,启动双泵循环,使油底壳机油液位和存储器机油液位保持在设定数值范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的进/出油通道,使两个容器间机油的实现流通;包括:
在发动机油底壳和远程存储器分别设置进/出油通道;
在发动机油底壳两面设置进/出油接口,且高度一致,其接口的位置高于油底壳中机油溶液的最高液面;
在发动机油底壳的出油口位置设置“L”型的吸油歧管,吸油歧管的最低位置对应“HF3”刻度,此刻度表示泵A工作的极限吸油能力;
在远程存储器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进/出油口,其中存储器的出油口在下端,高度位置要低于存储器的最低机油容量液面“HC3”,存储器的进油口在上端,高度位置要高于存储器的最高机油容量液面“HC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98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