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5659.9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6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梅云龙;梁烁;杨明;马佳杰;童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万清源智动车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60/00;B60L15/20;B60L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 |
地址: | 3112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客车 自动 驾驶 刹车 补偿 方法 | ||
1.一种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在车辆自动驾驶模式下,整车制动模块采集自动驾驶模块提供的外部制动请求、刹车踏板开度相关信息;
【S2】:当有外部制动请求时,整车制动模块分配外部制动请求所需的制动力,其中一部分为电机制动能量回收,另一部分为eBooster通过液压方式提供的摩擦制动;
【S3】:整车控制器判断是否有人工介入车辆自动驾驶模式,若有人工介入,则执行步骤【S4】,若无,则执行步骤【S1】;
【S4】:判断人工介入的方式为人为踩刹车介入还是其他介入方式;若为踩刹车介入,则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7】;
【S5】:人为踩刹车介入时,整车刹车模块按照既定的人工介入逻辑,调整当前输出的电机制动能量回收及eBooster摩擦制动的分配;
【S6】:判断驾驶员是否松开刹车踏板,若已松开,则执行步骤【S7】,若无,则执行步骤【S5】;
【S7】:当驾驶员松开刹车踏板后,整车制动模块判断输出制动力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计算公式如下:
外部制动请求加速度对应力矩扭矩分配公式:Ti=aηTMaxBr+bTr+Tf
其中,Ti为外部制动请求加速度对应力矩扭矩,TMaxBr为当前电机可输出最大制动扭矩,a为电制动执行系数,η为预设动力系数,b为摩擦制动执行系数,Tr为摩擦制动对应力矩,Tf为车辆行驶阻力对应力矩;
当Ti≥ηTMaxBr+Tf时,仅凭电机制动无法满足当前外部减速度请求,需要摩擦制动介入,此时a∈(0,1),b=1;当Ti<ηTMaxBr+Tf时,电机制动足以响应外部减速度请求值,电机输出扭矩系数对应做动态调整,摩擦制动不介入,此时a∈(0,1),b=0;当发生ABS激活情况,不允许电机制动存在,此时a=0,b=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人工介入时制动模式的两种方式转换逻辑,分别为叠加模式和最大模式;
叠加模式执行逻辑如下:
(1).在人工介入的瞬间,制动系统的整体制动力会叠加EBR与DBR,随后,会参照一定的速率,EBR以一定速率逐渐衰减,趋向当前DBR,直至重合;
(2).若在人工介入期间,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导致DBR解除,则EBR会直接变为0,同时实际减速度会以预设速率降至0位;
最大模式执行逻辑如下:
(1).若在人工介入期间,EBR降至0,则实际会按照DBR执行;
(2).若在人工介入期间,EBR≤DBR,则实际减速度会按照DBR执行,并且电机的制动扭矩和eBooster的摩擦制动力会按照一定的速率趋向当前DBR;
(3).若在人工介入期间,外部请求依然存在,且EBR>DBR,则实际减速度会按照EBR和DBR两者较大的执行,同时若EBR减小,则实际减速度会按照一定速率趋向当前DBR,直至重合;
(4).若在人工介入期间,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导致DBR解除,则EBR会直接变为0,同时实际减速度会以预设速率降至0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控制器联动自动驾驶相关的感知系统,当感知到车身前方有障碍物,且判断需要车辆进行制动,但检测到自动驾驶模块未给出外部制动请求时,整车控制器通过给出对应的制动请求,避免车辆发生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客车自动驾驶刹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检测到自动驾驶模块断连、或eBooster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提供制动力的情况下,通过主动请求电机制动能量回收,使车辆平稳刹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万清源智动车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上万清源智动车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56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