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及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7113.7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徐鸿昌;李志刚;周烨;郭霞;闫玉坤;雷波;李雨军;邓世平;裴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湖州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张震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结构 支护 方法 | ||
1.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体(10)、冠梁(11)和斜撑机构(20),所述斜撑机构(20)包括顶部支撑机构(21)、中部支撑机构(22)和底部支撑机构(23),所述顶部支撑机构(21)连接在所述冠梁(11)上,所述中部支撑机构(22)连接所述顶部支撑机构(21)和底部支撑机构(23),所述底部支撑机构(23)包括桩体(233)和受力体,所述受力体设置在所述桩体(233)中,所述受力体包括伸缩组件(236)和若干个插杆组件(238),所述插杆组件(238)与所述伸缩组件(236)连接,所述插杆组件(238)中设置有灌浆孔,所述插杆组件(238)与灌浆管道(231)连接,所述插杆组件(238)截面为锥形,将所述桩体(233)打入土层中,所述伸缩组件(236)驱动所述插杆组件(238)从所述桩体(233)中伸出,所述插杆组件(238)伸出一定长度后回退一定距离,通过所述灌浆管道(231)向所述插杆组件(238)处进行灌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组件(238)上安装有外层套(237),所述外层套(237)套装在所述插杆组件(238)外侧且能够与所述插杆组件(238)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套(237)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237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机构(21)包括顶部挡板(211)和顶部支撑杆(215),所述顶部支撑杆(215)铰接安装在所述顶部挡板(211)上,所述中部支撑机构(22)包括若干个连接杆(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体(10)上设置有导轨(30),所述顶部挡板(211)上设置有移动部(214),所述移动部(214)安装在所述导轨(30)上,所述顶部挡板(211)上设置有吊环(2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机构(22)还包括千斤顶(221)和支撑杆(223),所述千斤顶(221)插入所述支撑杆(223)上的槽口中,所述千斤顶(221)与所述支撑杆(223)之间设置有垫片(22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沿所述桩体(233)的长度方向和周向方向均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斜撑结构还包括位移检测机构(40),所述位移检测机构(40)用于检测所述桩体(233)的位移量。
9.一种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测量定位,确定桩基位置,将桩体(233)打入桩基位置的土层中;
利用伸缩组件(236)使插杆组件(238)从桩体(233)中伸出,并插入至桩体(233)周围土层中,插杆组件(238)伸长设定长度后,然后回缩设定长度,使插杆组件(238)周围形成灌浆空间;
通过灌浆管道(231)输入浆体,浆体通过插杆组件(238)灌注至灌浆空间中;
灌浆结束后,在桩体(233)上安装中部支撑机构(22)和顶部支撑机构(21),顶部支撑机构(21)与冠梁(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坑斜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顶部支撑机构(21)安装具体步骤为:将顶部挡板(211)和顶部支撑杆(215)进行连接,将顶部挡板(211)安装在导轨(30)中,将吊索连接在吊环(212)处,拉动吊索使顶部挡板(211)上升至固定位置处并对其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湖州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核工业湖州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71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模块灵敏度测试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型材全范围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