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27168.4 | 申请日: | 202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3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俞谕;朱飞飞;赖文龙;何文辉;唐贵和;吕艳梅;黄欢;欧荣贤;王清文;候剑山;高飞;程少杰;刘志豪;梁宇轩;汪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8 | 分类号: | E04C3/28;E04C3/29;E04B1/6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出 成型 组合 框架结构 | ||
1.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作为结构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矩形管状的竹塑外圈位于外侧,多层竹塑层板位于竹塑外圈内侧,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之间围成格构式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竹塑层板包括竹塑内圈和竹塑隔层,矩形管状的竹塑内圈位于竹塑外圈的内侧,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和竹塑内圈之间,竹塑隔层的外端与竹塑外圈的内侧相接,竹塑隔层的内端与竹塑内圈的外侧相接,从而在竹塑内圈和竹塑外圈之间形成一圈格构式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梁顶和梁底的格构式结构的格内设置复合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复合层为混凝土层或钢管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竹塑内圈内设置钢管内层或工字钢内层;钢管内层为矩形管状,紧贴竹塑内圈内壁设置;工字钢内层的上下两段水平段紧贴竹塑内圈的上下内壁设置,且覆盖整个上下内壁。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竹塑层板包括多层竹塑隔层,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以内,多层竹塑隔层纵横交错呈栅格状,从而在竹塑外圈以内形成格构式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梁顶和梁底的格构式结构的格内设置复合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复合层为混凝土层或钢管层。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其特征在于:通过共挤出成型制作。
10.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作为结构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钢、工字钢、竹塑外圈、竹塑隔层;T型钢的水平段位于梁顶,工字钢的宽度较大的水平段位于梁底,T型钢的水平段和工字钢的宽度较大的水平段宽度相等;竹塑外圈包括矩形边框段、第一覆盖段、第二覆盖段,两段矩形边框段位于T型钢的水平段和工字钢的宽度较大的水平段之间,第一覆盖段覆盖T型钢的水平段以下表面,第二覆盖段覆盖工字钢的宽度较大的水平段以上表面;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以内,多层竹塑隔层纵横交错呈栅格状,从而在竹塑外圈以内形成格构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271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