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34671.2 | 申请日: | 202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1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梁晓峣;景乃锋;刘子钊;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G06F9/448;G06F9/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件 处理 模拟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包括:将待执行的目标对象模拟为部件,将调用所述部件的模拟函数和时间戳封装成事件;基于细粒度策略将所述部件中的事件划分为内部事件或外部事件;基于所述内部事件的时间戳顺序构建内部事件队列;为所述内部事件队列中的每个内部事件分配一个线程;将时间戳相同的所述内部事件的线程并行处理;基于所述外部事件的时间戳顺序构建外部事件队列;为所述外部事件队列中的每个外部事件分配一个线程;将时间戳相同的所述外部事件的线程并行处理。本发明细粒度的划分部件事件类型,在保证事件时序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加速了事件并行处理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研究状态呈离散方式改变的系统,离散事件模拟(DiscreteEventSimulation,DES)在其设计和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对于离散事件的模拟方式也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现有的离散事件处理系统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对于同一时刻的所有离散事件,只能依次进行处理,不能利用好现代多核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的并行能力;(2)对于可通过多进程实现并行处理的离散事件模拟,每个进程内部只能串行执行,难以充分挖掘并行潜能;(3)在并行离散事件中,当存在很多并行离散事件时,容易出现逻辑时序错误,导致处理时效低下、严重损害模拟的准确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于实现离散事件的并行加速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运行于一事件驱动模拟器中,所述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包括:将待执行的目标对象模拟为部件,将调用所述部件的模拟函数和时间戳封装成事件;其中,所述时间戳为所述事件的执行时间;基于细粒度策略将所述部件中的事件划分为内部事件或外部事件;基于所述内部事件的时间戳顺序构建内部事件队列;为所述内部事件队列中的每个内部事件分配一个线程;将时间戳相同的所述内部事件的线程并行处理;基于所述外部事件的时间戳顺序构建外部事件队列;为所述外部事件队列中的每个外部事件分配一个线程;将时间戳相同的所述外部事件的线程并行处理。
本发明将待执行的目标对象抽象模拟为部件,将调用所述部件的模拟函数和时间戳封装成事件,并基于细粒度划分策略将部件中的事件划分为内部事件或外部事件,通过外部事件的定义保证了硬件时序逻辑,同时对于每一个事件均分配一个线程,对每个线程均创建工作处理器,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事件并行加速处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部件设置本地时钟,以使所述部件形成本地唯一的事件处理时间序;其中,所述本地时钟记录所述部件在所述内部事件队列和所述外部事件队列中时间戳最大的事件的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针对所述部件设置本地时钟,以使所述部件形成本地唯一的事件处理时间序,包括:针对所述部件设置本地时钟,所述本地时钟记录所述部件在所述内部事件队列和所述外部事件队列中时间戳最大的事件的时间;如果所述部件存在外部触发事件,判断所述外部触发事件的时间戳和所述部件的本地时钟;如果所述外部触发事件的时间戳小于等于所述部件的本地时钟,则丢弃所述外部触发事件;否则,不丢弃。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细粒度策略将所述部件中的事件划分为内部事件或外部事件,包括:当所述部件中的事件为与其它部件通信触发的事件时,将该事件划分为外部事件;当所述部件中的事件为所述部件自身处理逻辑触发的事件时,将该事件划分为内部事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事件处理的模拟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内部事件队列的内部事件和所述外部事件队列中的外部事件的时间戳相同时,优先执行所述内部事件队列的内部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34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