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38715.9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8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俊;王书文;管曾伦;张寅;高学鹏;肖永惠;赵乾;韩宗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2 | 分类号: | E21B47/002;E21B47/017;E21B4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田文举 |
地址: | 12303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行进 钻孔 窥视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窥视探头和智慧平台,智能窥视探头为直径小于钻孔内径的长筒型结构,智能窥视探头内置有智导设备,智能窥视探头头端设置有摄像头,智能窥视探头上安装有自行走机构,智导设备分别与摄像头和自行走机构信号连接,智慧平台内置有智行处理器,智慧平台上设置有含操作系统的成像器,智行处理器分别与智导设备和成像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绞车,绞车的卷筒上卷绕有第一电缆线,第一电缆线的一端从绞车的卷筒上放卷出来并连接有传信接头,第一电缆线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在绞车的卷筒左端或右端中心并通过导电滑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第二电缆线的另一端连接有信号波动器,智能窥视探头尾端中心设置有与智导设备信号连接的第一传信接口,传信接头与第一传信接口可拆卸匹配连接,智慧平台侧部设置有与智行处理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传信接口,信号波动器与第二传信接口可拆卸匹配连接,智慧平台上还安装有与智行处理器信号连接的信号发射接收天线和发声装置,第二传信接口、信号波动器、第二电缆线、第一电缆线、传信接头和第一传信接口依次串联构成通信线缆,智行处理器通过通信线缆或信号发射接收天线与智导设备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其特征在于:智能窥视探头头端还安装有罩在摄像头前部且开有中心孔的防尘密封帽,防尘密封帽的中心孔前端部内圆设有环形探灯,智导设备与环形探灯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其特征在于:自行走机构沿智能窥视探头轴向间隔且前后对称设置有两套,每套自行走机构均包括一个内置于智能窥视探头内部的智能驱动机,智能窥视探头上围绕智能驱动机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压力调节杆,压力调节杆沿智能窥视探头径向设置,压力调节杆为电动伸缩杆,压力调节杆的缸体固定嵌设在智能窥视探头内,压力调节杆的伸缩杆向外伸出智能窥视探头,压力调节杆的伸缩杆外端转动安装有带轮胎的球形压轮,球形压轮的轮毂内设置有胎压监测传感器和圈数计数器,智能驱动机通过电机驱动机构驱动各个球形压轮转动,智导设备分别与智能驱动机、各个胎压监测传感器和各个圈数计数器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轻型空心伸缩探杆,轻型空心伸缩探杆由六节直径逐级递减的空心杆件制成,轻型空心伸缩探杆的最外一节空心杆件伸出端固定连接有快接卡头,智能窥视探头尾端偏心部设有与快接卡头匹配连接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作业人员将智能窥视探头、绞车和智慧平台置于待窥视的钻孔前,将智能窥视探头、绞车和智慧平台连接后接通电源,启动智能窥视探头和智慧平台;
(b)、在智慧平台中输入钻孔信息,使用轻型空心伸缩探杆将智能窥视探头送入钻孔中;
(c)、智导设备通过各个胎压监测传感器控制各个压力调节杆的活塞杆自动伸出,使各个球形压轮紧压贴合钻孔内壁,直至各个胎压监测传感器监测的胎压值达到标准气压,再将轻型空心伸缩探杆收回;
(d)、在智慧平台中输入启动命令,控制智能窥视探头通过自行走机构在钻孔中智能行进,智能窥视探头对钻孔内部进行拍摄;
(e)、智行处理器对智能窥视探头传回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处理,在成像器中显示图像信息;
(f)、在智慧平台中输入召回命令,控制智能窥视探头通过自行走机构反向行进至钻孔孔口处,再使用轻型空心伸缩探杆将智能窥视探头从钻孔中取出,将智能窥视探头、绞车和智慧平台断开连接;
(g)、再将智能窥视探头、绞车和智慧平台移动至下一个待窥视的钻孔前,重复步骤(a)~(f)完成对下一个钻孔的拍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387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终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