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39456.1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4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刘佳;赵晓林;周永健;梁迪;徐宁;李一楠;李辉;赵志鹏;王菲;刘磊;孙文哲;牛勤;杨宇;刘聪;倪一丹;张瑛翠;田密;李骕;张亮;刘雅晴;赵晓宇;谢俊红;穆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02;H04W4/42;H04W72/0453;H04W72/0457;H04W72/5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韩迎之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btm 定位 精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及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BTM主机和BTM天线;BTM主机安装于列车车厢内,BTM天线安装于列车车底,且BTM主机与BTM天线通过BTM电缆连接;BTM主机,用于持续向地面的应答器发送射频能量信号并接收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滤除旁瓣信号、噪声信号并对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析,将得到的应答器报文信息及定位信息发送至列控车载设备;BTM天线,用于射频能量信号的发送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旁瓣信号或噪声信号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BTM的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BTM(应答器传输模块)主要用于对欧标应答器报文的接收、滤波、数字解调与处理以及相关数据的传输。BTM通过接口“A”向下发送27.095MHz能量激活应答器,接收地面应答器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并解析应答器报文。BTM主机可通过接口“B”与列控车载设备(例如列车自动防护装置ATP、列车自动运行装置ATO、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或轨道车运行监控装置GYK等)连接,周期接收列控车载设备发送的位置与速度信息,同时将接收到的应答器报文信息发送给列控车载设备。
欧标应答器是CTCS-2/3级列控系统的关键基础设备,其携带的报文信息直接参与列控车载设备控车,并且其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作为列车定位使用。若BTM经过应答器时,无法向列控车载设备提供有效的定位信息,会影响列控车载设备对列车位置的校准,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列车停车,影响运输效率。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速铁路ATO技术的飞速发展,列车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为了使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对齐,方便旅客安全上下车,列车的定位精度需要达到厘米级,而该定位精度的提高目前主要依靠BTM实现,因此,如何提高BTM的定位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及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旁瓣信号或噪声信号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BTM的定位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包括:BTM主机和BTM天线;
BTM主机安装于列车车厢内,BTM天线安装于列车车底,且BTM主机与BTM天线通过BTM电缆连接;
BTM主机,用于持续向地面的应答器发送射频能量信号并接收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滤除旁瓣信号、噪声信号后再对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析,将得到的应答器报文信息及定位信息发送至列控车载设备;
BTM天线,用于射频能量信号的发送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
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可以避免因应答器旁瓣信号影响导致的计算定位中心点时间及中心点位置出现的偏差、可能因接收到频带内的噪声而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大大降低旁瓣信号和噪声信号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BTM天线包括4M天线和27M天线。
可选的,定位信息包括应答器定位中心点时间及中心点位置。
可选的,BTM主机包括:高通滤波器、功率放大器、27M晶振控制模块;
27M晶振控制模块、功率放大器、高通滤波器、27M天线依次连接;
27M晶振控制模块,用于产生27.095MHz能量信号,并获取27.095MHz电平信号;
功率放大器,用于对27.095MHz电平信号进行放大缓冲,得到放大后的27.095MHz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39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