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42756.5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9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倩;明平文;崔国民;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卢泓宇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极板 气体 扩散 界面 测量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多层的气体扩散层样品,并制备双极板样品和第二双极板样品;
步骤S2,设定测量环境条件,将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放置在导热仪测试用的台架上,通过导热仪测试得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包含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体热阻RGDB以及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与台架间的界面接触热阻2Rc,1;
步骤S3,设定测量环境条件,将所述双极板样品放置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中,通过导热仪测试得到第二总热阻Rtot2,所述第二总热阻Rtot2包含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双极板样品的体热阻RBP以及所述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界面接触热阻2Rc,2;
步骤S4,设定测量环境条件,将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放置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中,通过导热仪测试得到第三总热阻Rtot3,所述第三总热阻Rtot3包含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的体热阻2RBP以及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界面接触热阻2Rc,2;
步骤S5,结合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第二总热阻Rtot2和所述第三总热阻Rtot3,基于一维稳态导热模型推导计算得到所述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间的界面接触热阻Rc,2,
其中,所述双极板样品和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的厚度为所述双极板样品的厚度的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S2中,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包含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体热阻RGDB以及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与台架间的界面接触热阻2Rc,1,如公式(1),
Rtot1=2Rc,1+RGDB(1)
步骤S3中,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二总热阻Rtot2包含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双极板样品的体热阻RBP以及所述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界面接触热阻2Rc,2,如公式(2),
Rtot2=2Rc,1+RGDB+RBP+2Rc,2 (2)
步骤S4中,测试得到的所述第三总热阻Rtot3包含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的体热阻2RBP以及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的界面接触热阻2Rc,2,如公式(3),
Rtot3=2Rc,1+RGDB+2RBP+2Rc,2(3)
步骤S5中,结合所述第一总热阻Rtot1,所述第二总热阻Rtot2和所述第三总热阻Rtot3,基于一维稳态导热模型推导计算得到所述双极板样品与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间的界面接触热阻Rc,2,如公式(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热仪为基于稳态导热原理测试样品导热系数的测试设备,
步骤S1中,根据所述所述导热仪的测温要求,制备的所述气体扩散层样品、所述双极板样品以及所述第二双极板样品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或长宽为1mm~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427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平坦旁瓣分布的互补波形发射顺序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