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42839.4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谢昭宇;黄俊;赵鹏飞;徐升;陈镜;邓微;胡科;刘秀珍;王济君;李栋广;常晓菲;刘龙飞;刘楠;林元俊;黄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道泽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5/04;E02D5/08;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拉森 钢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定位;(2)使用打桩设备打入第一锁扣,然后在地面以上连接第一锁扣和拉森钢板桩,通过打桩设备打入拉森钢板桩,得到双排拉森钢板桩结构单元;重复操作,多个结构单元连接,得到双排拉森钢板桩。本发明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以结构单元为施工单位,通过第一锁扣和拉森钢板桩的连接,实现双排拉森钢板桩的双排稳固连接,施工方便,效率高;施工后得到的双排拉森钢板桩,整体性强,支护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有些基坑采用单排的拉森钢板桩支护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此时需要双排的拉森钢板桩,但是常规的双排拉森钢板桩是不连接的两排桩,前排桩体通过围檩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而后排则只通过拉森钢板桩的锁扣连接,与前排桩是脱开状态,此种方式可能存在支护结构整体性不太好的问题,以致影响支护效果。此外,拉森钢板桩连接排列不容易改变方向,不同排列方向的拉森钢板桩之间如何更好的实现连接,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通过结构单元进行拉森钢板桩的双排排列,支护效果更佳,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方向拉森钢板桩之间的连接,容易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前后排桩体之间独立分开,支护效果不佳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排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定位;
(2)使用打桩设备打入第一锁扣,然后在地面以上连接第一锁扣和拉森钢板桩,通过打桩设备打入拉森钢板桩,得到双排拉森钢板桩结构单元;重复操作,多个结构单元连接,得到双排拉森钢板桩。
本发明中,所述双排拉森钢板桩,包括多个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拉森钢板桩和第一锁扣,两个平行设置的拉森钢板桩通过第一锁扣固定连接;两相邻结构单元之间通过一个结构单元内的第一锁扣与另一个结构单元内的两个拉森钢板桩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锁扣包括第一主体部和四个第一固定部,四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部上。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分为两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主体部两侧,且对称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两端。
本发明中,所述拉森钢板桩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两个。
进一步地,两个连接部对称设置于第二主体部两端,两个第二固定部对称设置于第二主体部两端。
本发明中,还包括第二锁扣的施工步骤,具体地,将第二锁扣与结构单元中的拉森钢板桩连接,然后用打桩设备打入第二锁扣。
本发明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第二锁扣与结构单元连接,将结构单元中两个平行设置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固定形成闭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扣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连接在第三主体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部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主体部两端。
本发明还可以做以下改进,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的施工步骤,具体地,将第一连接件与结构单元中的拉森钢板桩连接,然后用打桩设备打入第一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道泽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道泽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428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