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双固体电解质层的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43335.4 | 申请日: | 2023-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凌仕刚;张曦予;侯智伟;王旭芳;魏蕾;李文强;张虎;朱卫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6;H01M10/0562;H01M10/052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逸卿 |
地址: | 30180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电解质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双固体电解质层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正极层、第一隔离层、复合双极性电极层、第二隔离层和负极层;所述复合双极性电极层包括电极集流体和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集流体靠近第一隔离层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另一面上设置有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锂离子材料;所述第一隔离层包括钠离子固体电解质基层膜;所述第二隔离层包括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基层膜,所述正极层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钠离子正极材料。本发明二次电池单体内部通过引入复合双极性电极层,提升了单体电池的电压,提升单体电池成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能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双固体电解质层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等。其中,锂离子电池以其无记忆效应、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主要包含了正极片、隔离膜、负极片、液体电解质及封装材料几个组件构成。其中正极片、隔离膜、负极片通过叠片或卷绕等方式组合在一起;隔离膜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液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导介质,维持电池内部的导电通路。
然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存在几个显著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尚无解决方案。第一,单位瓦时成本高,受资源限制,锂、镍和钴等金属资源价格波动大、对电池成本影响大,对企业及产业链发展稳定性存在巨大冲击,如作为锂离子电池主要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由2020年10月的约4万元/吨涨至2022年10月的接近60万元/吨,波动巨大;第二,有效荷电电压区间窄,现有电池材料如磷酸铁锂、钛酸锂、磷酸锰铁锂、尖晶石锰酸锂、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磷酸钒锂等体系充放电曲线电压有效区间过于集中,做成大电芯不利于荷电态监控管理,现有技术通过引入复杂的BMS管理系统,增加了成本,且可靠性差;第三、能量密度瓶颈,现有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设计上存在相互制约,不满足市场应用需求。现有技术通过使用高电压高容量电极材料如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或提升电池的充电电压上限等措施,提升能量密度,但受到了液体电解质电化学窗口及稳定性的制约,无法兼顾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第四,单体电压低,导致成组设计复杂,现有电池单体平均电压较低(约3.65V),需要通过大量的串并联设计及数量庞大的电芯才能提升模组或电池包电压及容量,给电池管理及系统设计带来了绝大挑战。
CN111316377A公开了一种固体电解质组合物、含固体电解质的片材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含固体电解质的片材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固体电解质组合物。用含固体电解质层的电池来改善电池的机械强度和安全性能。
CN115189012A公开了一种具有互嵌结构的固态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互嵌结构的固态电池电芯,正极包括至少一个凹坑固态电解质层附着于所述凹坑的整个表面上,负极包括至少一个负极区和负极区电连接的负极集流体,负极区由充满附着有固态电解质层的凹坑的负极材料形成,负极集流体设置于负极区的表面上并与负极区形成电连接。
尽管现有技术提供了部分解决思路,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如通过引入固体电解质,替代液体电解质,改善电池安全性;或使用高能量密度正极提升能量密度;或使用低成本低品质原材料降低成本;或通过增加串联电芯数提升模组或电池包电压;或采用混合正极方式,调控电芯充放电曲线电压集中度等。
但上述技术方案属于拆东墙补西墙或有漏补漏,没有考虑到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系统(涉及到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成本、高低温、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服役寿命、便利性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单一技术方案的引入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或实际需求及系统层面的问题。如引入固体电解质,替代部分液体电解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液体电解质的易燃性,提高安全性;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技术问题,如固体电解质的浸润性及与电极材料的兼容性和界面阻抗的增长问题,这些引发的新问题,可能更难解决。
有鉴于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二次电池技术,以从系统层面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43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牛油在改善咸鸭蛋硬心率中的应用
- 下一篇:夹具的使用方法、吊具、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