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及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52482.8 | 申请日: | 202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镇;刘志武;王俊丰;吴吉武;涂东东;李兰;李俊;鲁国朗;郑超群;吴亦儒;骆恒;冷宏志;张明;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29/045;E02D17/18;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肖惠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堤箱涵防 渗流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涵结构、截流环、混凝土回填层、格栅回填层、黏土回填层;所述截流环一体成型地环向包裹于所述箱涵结构的四周上,且靠近所述箱涵结构迎水面的堤角侧;所述箱涵结构的相对两侧的侧墙与边坡开挖面处均回填有所述混凝土回填层;所述格栅回填层回填于相对应的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上方,且处于由所述箱涵结构的相对两侧的侧墙、所述混凝土回填层、边坡开挖面以及所述箱涵结构的顶面共同围设而成的梯形空间处;所述黏土回填层回填于所述格栅回填层、所述箱涵结构以及所述截流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环的下部依次延伸入所述箱涵结构下方的垫层和基底中,且所述截流环的底部与所述箱涵结构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环的两侧分别外扩入所述混凝土回填层、所述格栅回填层以及所述黏土回填层中,且所述截流环的外侧与所述箱涵结构的外侧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环的顶部延伸入所述黏土回填层中,且所述截流环的顶部与所述箱涵结构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回填层呈倒三角状并由抗渗混凝土回填而成,且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顶面宽度大于或等于2.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回填层呈梯形状并由黏土和多层土工格栅回填而成,所述土工格栅的格栅材质为聚丙烯三向拉伸土工格栅,且网孔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回填层由黏土回填而成,所述黏土为粘粒含量为10%-35%、塑性指数为7-20的粘性土,且回填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
8.一种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建基面、截流环的下部进行开挖、边坡修整:按照设计要求放坡,在坡顶设置截水沟,边坡修整完成后采用混凝土挂网锚喷,所述建基面完成后再开挖所述截流环向外延伸的凸出部位;
步骤二,垫层浇筑、箱涵结构施工:所述建基面完成后施工所述垫层,在所述垫层上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所述截流环的钢筋与所述箱涵结构的钢筋为一个整体,每节段所述箱涵结构分为底板、墙身、顶板三次进行浇筑,且所述截流环的底部、两侧及顶部分别随所述箱涵结构的底板、墙身、顶板同步实施浇筑施工操作;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大于或等于28天;
步骤三,倒三角区域混凝土回填:待结构混凝土养护达到28天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所述箱涵结构的两侧进行墙侧回填,回填前将所述箱涵结构的两侧喷混挖除,对坡面进行修整;在所述箱涵结构两侧的侧墙与边坡开挖面形成倒三角区域,在所述倒三角区域进行抗渗混凝土直接回填,在回填区域两侧砌筑端头墙以形成混凝土回填层,且所述混凝土回填层的顶面宽度大于或等于2.5m;
步骤四,倒梯形区域加筋土回填:在所述箱涵结构的箱涵墙身上标记出每次涵背填筑的厚度且厚度为30cm,在混凝土表面回填一层粘性土,回填压实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大于或等于0.93;在压实后的土面上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且筋材铺放基面保持平整,并将所述筋材沿堤轴线方向铺展,所述第一层土工格栅接头的搭接大于或等于5cm,并以细尼龙绳在连接处绑扎牢固,所述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在所述第一层土工格栅上铺土;采用相同的方法依次由下至上地铺设其他层的土工格栅;
步骤五,堤身回填:在填筑堤身土方前先进行生产性碾压实验,取得相应施工参数,堤身回填按30cm每层在所述箱涵结构上铺土并碾压,并按照通过碾压实验取得的施工参数进行分层铺筑、分层碾压,将原料土由汽车卸到指定部位后,先用挖机清整,再用推土机铺土,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顺堤碾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524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