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54100.5 | 申请日: | 202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4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蒙锋;董金熹;刘浠流;丁惠贤;陈冠霖;苏东;肖静;王智慧;吴晓锐;任菲凡;韩帅;林锐;龚文兰;陈绍南;吴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3/14;H01F27/34;H01F27/30;G06F30/1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重庆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3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545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缝隙 耦合 机构 及其 参数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包括发射线圈和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主体平面贴合于所述磁芯上表面,所述发射线圈由一根利兹线按照Q型线圈与DD线圈相结合的形式一体绕制而成;
在所述磁芯上开设有过孔,发射线圈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从所述磁芯的下表面穿设至上表面并由外向内逐匝绕制形成所述Q型线圈;所述Q型线圈的末端通过第二过孔穿设至所述磁芯的下表面并从第三过孔返回到所述磁芯的上表面,然后按照第一绕向由内向外逐匝绕制形成第一D型子线圈,所述第一D型子线圈的末端再向外延伸并按照第二绕向由外向内逐匝绕制形成第二D型子线圈,所述第二D型子线圈的末端再从第四过孔穿过所述磁芯并在磁芯的下表面形成发射线圈的另一端;
在所述磁芯的每一个过孔上沿着孔壁开设有阻磁缝隙,所述阻磁缝隙贯穿于所述磁芯的上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磁缝隙呈十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磁缝隙宽度为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磁缝隙长度3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芯的下表面还贴合有铝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上设置有散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上设置有散热鳍片。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板的底部设置有逆变补偿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具有阻磁缝隙的耦合机构的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发射线圈激励电流,根据耦合机构的最大耦合系数,选择阻磁缝隙类型;
S2:逐步增加阻磁缝隙宽度,通过仿真观察磁芯平均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根据磁芯平均磁通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阻磁缝隙宽度;
S3:逐步增加阻磁缝隙长度,通过仿真观察磁芯平均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根据磁芯平均磁通量的变化情况选择阻磁缝隙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541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