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83491.3 | 申请日: | 202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文;幸雪松;陈欢;于继飞;曹砚锋;邹明华;薛德栋;张磊;冯桓榰;潘豪;杜孝友;侯泽宁;彭建霖;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注 调控 静压 一体化 配气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包括:调节套筒,内形成流道且设有注气通道;气嘴组件,套接于调节套筒外周面且设有气嘴开孔,调节套筒适于调节注气通道与气嘴开孔的重合过流面积而调节注气流量;下接头,与气嘴组件连接,内形成孔道,且侧壁面设有传压孔;防护套,具有盖设于气嘴开孔背离孔道外侧并形成密封腔的第一密封面、及盖设于传压孔背离孔道外侧的第二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包括位于密封腔相对两侧的第一径向面和第二径向面,第一径向面位于密封腔靠近气嘴开孔的一侧,第二径向面承压面积大于第一径向面以能够驱动防护套移动而使第二密封面从密封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本发明能将注气功能结构和测静压功能结构集合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注气的井下注气流量调控和地层测静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
背景技术
渤海油田已进入全面注气开发阶段,由于油田智能化建设要求,智能注气技术近几年应用规模逐年扩大。智能注气技术具有地面实时调节控制的特点,因此具备很好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边测边调一体化注气技术作为一项目前在用的主导智能注气技术,以其现场安装简单、投入成本低、后期测调便利的特点得到了大规模的矿场应用。
边测边调一体化注气技术通过调节气嘴开度实现对注气量的控制,在相关技术中,为防止停注时地层返吐一般配有防返吐罩,当气井停注,油管内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防返吐罩关闭,切断气嘴与外部的连通,避免了地层返吐,当气井正常注气,油管内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时,防返吐罩打开,气嘴与外部连通。而目前油田开发对地层静压监测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上述结构特点导致无法利用气嘴进行地层静压测试,因此单独设计了测静压通道,导致井下操作程序繁复,对气嘴和测静压通道必须进行分别的开关操作,不仅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制造成本上升,同时增加了密封泄漏隐患,降低了工艺可靠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以能够将注气功能结构和测静压功能结构集合设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通过传压孔将油管内液压传导至密封腔内,由于第二径向面承受密封腔内液压的承压面积大于第一径向面的承压面积,所以防护套移动从而从密封所述气嘴开孔的密封状态转为打开所述气嘴开孔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下,气嘴开孔以及与之重合连通的注气通道可用于将外部压力即地层压力引入以实现测压,还可用于往外部注气等,也即本发明能够将注气功能结构和测静压功能结构集合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注气调控和测静压一体化配气器结构,包括:调节套筒,内形成流道且侧壁体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的注气通道;气嘴组件,套接于所述调节套筒外周面且开设有适于连通所述注气通道的气嘴开孔,所述调节套筒适于调节所述注气通道与所述气嘴开孔的重合过流面积而调节注气流量;下接头,与所述气嘴组件连接,内形成有连通所述流道的孔道,且侧壁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孔道的传压孔;防护套,具有盖设于所述气嘴开孔背离所述孔道外侧并形成密封腔的第一密封面、及盖设于所述传压孔背离所述孔道外侧的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面包括位于所述密封腔相对两侧的第一径向面和第二径向面,所述第一径向面位于所述密封腔靠近所述气嘴开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径向面承受所述密封腔内液压的承压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径向面的承压面积,以能够受所述密封腔内液压而驱动所述防护套移动,而使所述第二密封面从密封所述气嘴开孔的密封状态转为打开所述气嘴开孔的打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所述防护套通过弹性件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方向与所述防护套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弹性件配置为驱动所述防护套反向移动而使所述第二密封面退回至所述密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3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幼儿酸奶发酵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线控底盘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