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排污系统浮力换向阀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87690.1 | 申请日: | 202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杨庆喜;王若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星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 | 分类号: | F16K11/07;F16K31/22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邱志文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湖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排污 系统 浮力 换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排污系统浮力换向阀,包括底板、气动阀,还包括滑块、长杆、导轨、浮杆和水浮,所述气动阀固定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轨位于底板下方,并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位于导轨内部,且导轨与气动阀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位于导轨内部,滑块外侧表面与导轨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浮杆位于滑块内部,并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水浮位于导轨下方,水浮与浮杆固定连接,水浮内部中空且为密封状态;所述气动阀为两位三通气动阀;本发明通过设计通过水位自主控制的气动阀开关结构,能够克服目前真空排污系统依赖电驱动、断电工作障碍的缺陷,可大大提高整体系统的应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排污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真空排污系统浮力换向阀。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排污管道系统大都采用重力排污系统。然而,重力排污系统存在众多弊端:1、易受地形限制;2、不能灵活与其他专业管线进行整体协调需较大的坡度和埋深,需设置大量污水检查井;3、提升泵站或倒虹吸管等附属构筑物,致使施工难度、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幅增加。
真空排污系统是由真空泵在密闭的排水管网中形成真空条件,通过各收集井中的真空阀控制,利用真空负压产生的压差来实现污水流向污水罐,最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属于压力流排水系统。与传统重力排水系统相比,真空排污系统有很大优势。真空排水系统只需保证覆土深度,对管道坡度要求较低,管道的布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用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当污水内液位达到预定高度时,换向阀模块自动切换到真空接口,将真空阀门与真空输送管线相连。工作腔内空气被吸走,在介质入口大气压下,真空阀门打开,实现自动排污的功能。因此,换向阀是真空排污系统关键模块,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真空排污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排污系统浮力换向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排污系统浮力换向阀,包括底板、气动阀,还包括滑块、长杆、导轨、浮杆和水浮,所述气动阀固定于底板上表面,所述导轨位于底板下方,并固定连接,所述长杆位于导轨内部,且导轨与气动阀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位于导轨内部,滑块外侧表面与导轨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浮杆位于滑块内部,并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水浮位于导轨下方,水浮与浮杆固定连接,水浮内部中空且为密封状态;所述气动阀为两位三通气动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长杆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和下限位,用以限制浮杆的运动行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限位和下限位为圆板或固定安装的圆螺母,所述上限位外径大于所述滑块中心孔径,并且所述下限位外径大于所述滑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动阀外侧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底板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导轨底部设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设有防尘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壳设有三个通孔,分别用于气动阀三个气路走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块主体材料为不锈钢,同时外表面镀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计通过水位自主控制的气动阀开关结构,能够克服目前真空排污系统依赖电驱动、断电工作障碍的缺陷,可大大提高整体系统的应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气动阀;3、圆筒;4、长杆;5、导轨;6、浮杆;7、水浮;8、保护壳;9、上限位;10、下限位;11、下盖板;12、防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星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星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87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紧机构及食品袋封口机
- 下一篇:一种玛咖多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