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10526.8 | 申请日: | 202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1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芳远;董杨;王吉;蔡杏伟;李高俊;赵光军;申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企权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9 | 代理人: | 余鹏锦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南 长臀鮠 智能 养殖 系统 | ||
1.一种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养殖所述海南长臀鮠的养殖河道(1);
蓄水鱼塘(2),所述蓄水鱼塘(2)位于所述养殖河道(1)的上游,并与所述养殖河道(1)相连通;
循环鱼塘(3),所述循环鱼塘(3)位于所述养殖河道(1)的下游,并与所述养殖河道(1)相连通,所述循环鱼塘(3)的海拔低于所述蓄水鱼塘(2)的海拔,所述循环鱼塘(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增氧器(31);
循环泵房(4),所述循环泵房(4)的进水端与所述循环鱼塘(3)相连通,所述循环泵房(4)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鱼塘(2)相连通;
将所述海南长臀鮠的鱼苗置于所述养殖河道(1)内,所述循环泵房(4)将所述循环鱼塘(3)中的水连续泵入至所述蓄水鱼塘(2)内,使得所述养殖河道(1)内形成循环活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循环鱼塘(3)一侧的缓冲池(5);
所述缓冲池(5)通过所述循环水道(6)与所述循环鱼塘(3)相连通,所述缓冲池(5)与所述循环泵房(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水道(6)的入水口处设置第一拦截网(61),所述循环水道(6)的深度与所述循环鱼塘(3)的深度比为1∶8~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道(6)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闸门(62);
所述第一电动闸门(62)与所述循环泵房(4)的控制柜(4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河道(1)的中部设置有繁育水道(11);
所述繁育水道(11)的宽度<所述养殖河道(1)的宽度,且所述繁育水道(11)的水流速度大于所述养殖河道(1)的水流速度,所述繁育水道(11)内置有若干用于分流的石块;
所述繁育水道(11)的水流速度为1~2米/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所述养殖河道(1)一侧的自然河道(7)及净水池(60);
所述自然河道(7)通过换水水道(8)与所述蓄水鱼塘(2)相连通;
所述循环鱼塘(3)通过净化水道(9)与所述净水池(6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水水道(8)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闸门(81)及第二拦截网(82),所述第二拦截网(82)位于所述第二电动闸门(81)与所述蓄水鱼塘(2)之间;
所述净化水道(9)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闸门(91)及第三拦截网(92),所述第三拦截网(92)位于所述第三电动闸门(91)与所述循环鱼塘(3)之间;
所述第二电动闸门(81)及所述第三电动闸门(91)均与所述循环泵房(4)的控制柜(4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南长臀鮠智能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的电子溶氧仪(10);
至少一个的电子溶氧仪(10)设置在所述养殖河道(1)内,至少一个的所述增氧器(31)、至少一个的电子溶氧仪(10)均与所述循环泵房(4)的控制柜(41)电连接,当至少一个的所述电子溶氧仪(10)检测到所述养殖河道(1)的含氧量不足时,所述控制柜(41)发出增氧指令至至少一个的所述增氧器(31),至少一个的所述增氧器(31)对所述蓄水鱼塘(2)增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未经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105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袋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放大内腔拉曼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