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37700.8 | 申请日: | 202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4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曲晓丹;闫东伟;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11770 | 代理人: | 陈伟;徐民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电化学 装置 用电 | ||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极片的传输系数T满足:0.25≤T≤115.0,
,
其中,I为混排因子,I=I(003)/I(104),I(003)为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003)面衍射峰的峰强度,I(104)为(104)面衍射峰的峰强度;
H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强度,单位为MPa;
τ为所述正极极片的迂曲度;
S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系数,S=(Dv90-Dv10)/Dv50,Dv90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90%对应的粒径,Dv10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10%对应的粒径,Dv50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v90、Dv10和Dv50的单位均为μm;
所述颗粒强度的测试方法包括将粉末材料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10℃烘干12h,使得颗粒单层分散,采用DUH-211/211S岛津动态超显微硬度计测试应力-位移曲线得到颗粒的压痕硬度,取平均值作为该材料的颗粒强度测试值;
所述迂曲度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截面扫描电镜和仿真模拟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拟合公式采用τ=f×ε-α,其中f是比例系数,ε为极片孔隙率,α为Bruggeman指数;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类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传输系数T为1.44至20.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混排因子I为1.2至3.0;
(b)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强度H为30.0 MPa至300.0 MPa;
(c)所述正极极片的迂曲度τ为1.2至4.0;
(d)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系数S为0.5至2.0;
(e)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v50为2.0 μm至15.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g)所述混排因子I为1.5至2.5;
(h)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强度H为40.0 MPa至250.0 MPa;
(i)所述正极极片的迂曲度τ为1.5至3.0;
(j)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系数S为0.7至1.7;
(k)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v50为3.0 μm至12.0 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l)所述正极极片的面密度为20.0 mg/cm2至30.0 mg/cm2;
(m)所述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3.3 g/cm3至3.7 g/cm3;
(n)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平均厚度为54.05 μm至90.91 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的混合物,所述一次粒子与所述二次粒子的质量比满足20:80至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377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