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医疗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44388.5 | 申请日: | 202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3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丽;尹明亮;唐俊;刘静;唐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尚医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0;G01D21/02;G16H40/67;G16H10/60;G16H50/20;G16Y10/60;G06N20/00;G06F18/10;G06F18/213;G06F21/6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三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87 | 代理人: | 刘伊旸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联网 医疗 信息 采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医疗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包括:S1:利用医院内的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基于动态调整采集间隔法采集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S2:基于自适应滤波对实时采集得到的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数据去噪,得到去噪后的数据;S3: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提取去噪后的数据和降维后的数据的统计参数;S4: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网络对去噪后的数据和降维后的数据及其相应的统计参数进行学习与分析;S5:对去噪后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网络预测出的信息进行加密。本发明具备提高数据质量、实现实时采集、提取关键信息、智能化分析与决策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信息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医疗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使得可以分析和理解各种医疗数据。物联网技术使得可以将各种医疗设备、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连接,实时采集各类参数。传统方法中,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生理参数的采集间隔通常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这导致了数据采集的不精确性和实时性的不足。同时,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生理参数的数据往往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传感器噪声、运动伪影等。传统滤波方法难以准确去噪,导致数据质量下降。现有方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往往没有进行特征降维,导致数据特征过多,分析复杂度高,难以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传统方法中,对采集到的数据和统计参数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缺乏智能化的处理和决策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医疗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目的在于于通过提高数据质量、实现实时采集、提取关键信息、智能化分析与决策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优势,为医疗信息采集和分析提供了更加可靠、高效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医疗信息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医院内的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基于动态调整采集间隔法采集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
S2:基于自适应滤波对实时采集得到的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数据去噪,得到去噪后的数据;
S3: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提取去噪后的数据和降维后的数据的统计参数;
S4: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网络对去噪后的数据和降维后的数据及其相应的统计参数进行学习与分析;
S5:对去噪后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网络预测出的信息进行加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法:
可选的,所述S1步骤中利用医院内的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基于动态调整采集间隔法采集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包括:
利用医院内的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采集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和病人的生理参数,所述医院内部环境参数包括病区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臭氧浓度和音量,所述病人的生理参数包括体温、血压、血氧、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基于动态调整采集间隔法控制采集频率,所述动态调整采集间隔法的流程为:
S11:构建采集基本模型并初始化:
;
其中,为第
设定初始采集间隔为每5分钟并在设定的初始采集间隔内进行第一次采集;
S12:根据实时数据变化,对采集间隔进行调整:
采集间隔的调整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尚医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尚医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44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