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碳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48827.X | 申请日: | 202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5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模;喻青;王迪;王亮亮;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B01F31/00;B01F31/4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昌恒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83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碳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碳化装置,具体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滚筒、投料口、加热部件、支架、电机、搅拌轴;用于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时,能驱动搅拌轴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部;两两成对地铰接在搅拌轴上的,且位于滚筒内的摆动杆,摆动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设有翻搅板;用于在搅拌轴往复移动时,能驱动摆动杆摆动的摆动部。本发明通过设置搅拌轴滑动穿设于滚筒上,电机旋转时,将带动搅拌轴旋转,使得翻搅板能够对滚筒内的污泥进行翻搅,再通过摆动部的设置,使得搅拌轴在移动时,能够使翻搅板沿摆动杆与搅拌轴的铰接处摆动,这样使得翻搅板能够在滚筒内摆动,进而使得翻搅板的翻搅盲区减小,从而能够提升搅拌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污泥处置方法多种多样,有卫生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厌氧消化、生产建材等,由于受技术和经济制约,现阶段的污泥处置以卫生填埋(65%)为主。为满足各种地区污泥处理的需要,各种新型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不断开发出来,其代表技术之一就是污泥碳化。其原理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加热碳化污泥,使污泥中有机物裂解,生成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可燃挥发气体,利用可燃气体中能量干化污泥,充分利用污泥自身能量生产出化学性质稳定的污泥碳化物。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523699B中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碳化装置及工艺,物料先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经过干燥设备的气体部分被通入到热风发生炉内,使气体和能量重复回收利用,另外,也是为了给热风发生炉产生的热风补充部分水,稍微提高热风的湿度,使热风比热容提高,提高热效率。然后再进入碳化设备中进行碳化,碳化时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使碳化用的高温气体与物料碳化时产生的干馏气体隔离开,干馏气体被通入到热风产生装置处燃烧而产生碳化用的高温气体,实现了对干馏气体的综合利用。同时,高温气体在对物料进行碳化后发生降温,已经降温的高温气体又通入到干燥设备里,使高温气体的热能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而,通过上述设置,极大地降低了污泥干化碳化时消耗的能量。
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污泥成分进行搅拌,使得污泥在受热过程中,能够充分均匀受热,但是目前的碳化设备对污泥的搅拌形式较为单一,容易产生搅拌的盲区,进而影响污泥碳化受热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碳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碳化装置,包括底板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方的滚筒,所述滚筒上设有投料口,且所述滚筒内设有加热部件,还包括:
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且位于所述滚筒轴向一端外侧的支架;
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
同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滚筒上的搅拌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缩插合在搅拌轴内,且与所述搅拌轴花键连接;
用于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旋转时,能驱动所述搅拌轴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部;
两两成对地铰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且位于所述滚筒内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设有翻搅板;
用于在所述搅拌轴往复移动时,能驱动所述摆动杆摆动的摆动部。
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部包括:
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固定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自由穿出固定套;
固定套装于所述固定套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朝向滚筒的一面沿固定套的轴向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滚轮;
固定套装于所述搅拌轴穿出滚筒一端上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朝向安装板的一端面设有两个弧形突出部,所述弧形突出部与转动环同轴,且所述滚轮能够在转动环端面以及弧形突出部表面滚动;
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朝支架方向移动的弹性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48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