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待机零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57263.6 | 申请日: | 202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发;周西;刘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美斯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0 | 分类号: | G06F30/30;G06F115/12;G06F119/06;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权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722 | 代理人: | 王玉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待机 功耗 系统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待机零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涉及功耗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计算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S2、测量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的电流和初始电压;S3、根据步骤S1、步骤S2计算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的电压可降幅度;S4、计算待机功耗节约量;S5、根据待机功耗节约量最大时的电路模块电压可降幅度对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进行降电压处理。本发明能够通过软件设计实现待机零功耗,避免了因为硬件升级造成的成本的增加,通过软件设计优化待机时的功耗,进一步降低了电子设备待机时的散热,能够在实现待机零功耗的同时,实现电子设备功能的立即响应,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耗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待机零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社会上对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待机零功耗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目前在功耗管理技术领域,待机零功耗技术仍实现复杂、成本较高且难以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为了尽可能降低待机功耗而限制电子设备功能,使得某些功能在电子设备唤醒后无法及时响应。
如申请公开号为CN1151291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待机功耗优化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接收息屏指令;采集当前电量作为第一电量,并开始计时;在第一预设时段内未接收到亮屏指令时,采集当前电量作为第二电量;计算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与预设的电量阈值对比;当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电量阈值时,冻结后台应用中非系统应用。
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99764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待机功耗的电源系统,包含至少一个供电电源,至少一个监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内含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源,监控单元与电源模块间由控制线相连,所述控制线的一端连接监控单元其信号由监控单元发出,模块待机时通过该控制线控制电源模块内的辅助电源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够降低系统待机功耗,并能减小系统待机时内部的温升。以上专利都存在无法在保证电子设备最快响应速度的同时,实现待机零功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待机零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待机零功耗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计算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
S2、测量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的电流和初始电压;
S3、根据步骤S1、步骤S2计算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的电压可降幅度;
S4、计算待机功耗节约量;
S5、根据待机功耗节约量最大时的电路模块电压可降幅度对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进行降电压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计算集成电路各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包括:
101、设在集成电路中电流的速度为,测量电流从集成电路中的电源到某一电路模块时间为,则该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
102、设在一个集成电路中有个电路模块,分别计算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并对该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个排序之后的距离,其中,为第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计算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中的各个电路模块的电压可降幅度包括:
201、设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中的第个电路模块的初始电压为、额定最小电压为,第个电路模块的初始电压为、额定最小电压为,其中;
202、将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中的第个电路模块的电压降低至额定最小电压;
203、当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中的第个电路模块的电压为额定最小电压时,计算在待机状态下集成电路中的第个电路模块的电压可降幅度;其中为第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为第个电路模块到电源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美斯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美斯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57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扑翼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密码学的商标防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