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32969.4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1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冯益强;郝晓亮;贺海峰;刘希军;尹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85 | 分类号: | B29C48/85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于鹏超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综合保***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出机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涉及挤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支座,支座安装有动力单元和挤出壳,挤出壳转动设有螺杆,动力单元与螺杆固定连接,支座通过连接架固接有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第一导管与第一固定壳连通,螺杆固接有与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转动连接的固定环,固定环设有周向等距分布的空腔,固定环设有导流机构,固定环搅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引导液体流动,避免高温通过螺杆传递至动力单元上,从而保障动力单元长期处于平稳工作状态,通过导流机构提高螺杆的散热效率,通过搅动机构减缓液体通过固定环的空腔,便于液体充分吸收螺杆上的热量,通过调节机构改变液体的流动速率,从而改变整体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挤出机由动力单元、螺杆、挤出壳等部分组成,挤出机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螺杆旋转所产生的压力,使挤出壳内受热塑化的物料被挤出形成成型产品。
在挤出机工作过程中,挤出壳中的高温将通过螺杆逐渐传递至动力单元的变速箱部分,导致动力单元中变速箱部分处于高温转动,影响动力单元传递动力的平稳性,因此需对动力单元中的变速箱部分进行散热降温,现有动力单元的散热降温方式多为风力散热,其中风力散热制冷效果差,无法有效降低动力单元中变速箱部分的温度,处于高温状态下的动力单元长时间工作,易导致其内零部件发生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
一种挤出机冷循环系统,包括有支座,支座设有控制台,支座安装有动力单元和挤出壳,二者均与控制台电连接,挤出壳的中部转动设有螺杆,动力单元与螺杆固定连接,支座通过连接架固接有储液壳,储液壳内存储有用于冷却降温的液体,储液壳的下部嵌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设有与控制台电连接的抽水泵,支座通过连接架固接有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第一导管与第一固定壳固接并连通,螺杆固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位于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之间,且固定环与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转动连接,固定环设有周向等距分布的空腔,第二固定壳固接并连通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与储液壳的上侧连通,固定环设有用于加速散热的导流机构,固定环设有用于搅动液体的搅动机构。
进一步的是,导流机构包括有均匀分布的环形板,均匀分布的环形板均固接于固定环的侧壁,相邻的环形板之间固接有周向等距分布的导板,导板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是,搅动机构包括有周向等距分布的转动架,周向等距分布的转动架分别转动设置于固定环的相邻空腔内,转动架设有对称分布的通孔,转动架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挡板,第二固定壳内转动设置有转动环,转动架穿透转动环并与其转动连接,转动架固接有直齿轮,第二固定壳固接有齿圈,齿圈与直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是,第一挡板呈螺旋形,用于延长液体的流动路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用于调节液体流速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挤出壳,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壳,第三固定壳通过连接块固接于挤出壳的侧壁,第三固定壳滑动设置有滑动架,滑动架固接有导向板,导向板设有导向槽,第二导管固接有固定框,固定框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穿透第二导管并与其滑动连接,滑动板设有与导向板上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杆。
进一步的是,第三固定壳和滑动架配合形成腔室,腔室内充满体积膨胀系数大的气体。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加快液体散热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设置于储液壳,散热机构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四固定壳,对称分布的第四固定壳均固接并连通于储液壳,第四固定壳内安装有与控制台电连接的电动风扇,储液壳的上部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储液壳的通孔处安装有滤网,储液壳内固接有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储液壳设有用于阻碍液体正常流动的缓流组件。
进一步的是,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2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