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改性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35190.8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学伟;关少祥;陈亚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铭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9/06;C08K7/26 |
代理公司: | 安徽智联惠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04 | 代理人: | 张孟迪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改性 pp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改性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改性塑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PP基料90‑100份、除味剂20‑30份和抗氧剂0.5‑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PP基料、除味剂和抗氧剂加入高速搅拌器中混合5‑10min,得到预混料,然后将预混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设置温度为190‑220℃、转速为600r/min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开始出料时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处理,得到低气味改性PP塑料;本发明制得的改性PP塑料不仅具有低气味特性,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光老化性能,适用于制作汽车内部的装饰件、仪表板、内门板等塑料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改性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处于相对封闭空间中的汽车内饰件、仪表板、门内板等塑料结构件多为聚丙烯改性塑料材料制成,而聚丙烯塑料在制备过程中,为达到结构件在结构设计上的性能,往往会加入矿物填料、玻璃纤维、接枝物、偶联剂、润滑剂、稳定剂等辅助材料,而且在合成过程中未完全聚合的小分子物质不能有效分离出去,与这些辅助材料一起会带来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为此,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正式实施,开始对乘用汽车内部空间使用的塑料材料气味挥发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基本上是在挤出造粒过程中,通过抽真空来排除小分子物质,但实际效果不佳,并不能满足气味的更高要求;还有通过向塑料材料中加入少量遮味剂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挥发性气味问题,反而还会带来其他挥发性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味改性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气味改性PP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PP基料90-100份、除味剂20-30份和抗氧剂0.5-2份;
所述除味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步骤A1、将煤气化细渣加入质量分数为25-35%的盐酸水溶液中,在室温下以200-400r/mi n的转速搅拌反应4-6h,过滤、洗涤、干燥后,转入马弗炉中,在温度为600-650℃下煅烧2-3h,以除去煤气化细渣中的残碳,得到硅质介孔微球;
步骤A2、将改性硅烷偶联剂加入丙酮中搅拌混合溶解,然后加入硅质介孔微球和去离子水,升温至50℃回流反应6-7h,过滤后用丙酮洗涤滤渣2-3次,然后置于100-110℃烘箱中干燥10-12h,得到除味剂。
进一步地,所述煤气化细渣与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3-1.5;煤气化细渣在过量的盐酸水溶液中充分反应,使其中的金属氧化物完全溶解,从而得到多孔和粗糙表面结构的硅质介孔微球。
进一步地,步骤A1中所述洗涤为先用稀盐酸冲洗再用蒸馏水洗涤,防止出现铝铁胶体类物质的出现和附着。
进一步地,所述硅质介孔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3-1.7μm。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硅烷偶联剂、丙酮、硅质介孔微球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2-2.2g:10-15mL:2g:0.1-0.2g。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硅烷偶联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步骤B1、将4-羟基二苯甲酮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充分溶解,再加入氢氧化钾搅拌混合,然后在60℃油浴中搅拌反应5h,抽真空至不产生气泡后,滴加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保持60℃继续搅拌反应5h,得到粗品;
步骤B2、将粗品加入丙酮中混合溶解,然后滴加异丙醇,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重复以上操作3-4次,最后旋蒸除去溶剂并真空干燥24h,得到改性硅烷偶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铭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铭泰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5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