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41954.4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2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公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H01M4/525;H01M10/42;H01M4/136;H01M4/131;H01M10/058;H01M10/052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何胜男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浆料 组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用粘结剂及导电材料,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含铁化合物,所述正极用粘结剂包括具有腈基单体单元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所述导电材料具有纳米级粒径。利用所述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制备的二次电池具有低内阻、高速率耐性及高容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二次电池用正极及二次电池,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极材料的需求逐渐越来越大,随着电池产业的不断升级,需要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正极粘结剂以此替代现有技术存在的含氟粘结剂。
目前,商用的含氟粘结剂以聚偏氟乙烯为主,一方面聚偏氟乙烯的单体作为含氟化合物被严格管控,其采用悬浮聚合法或者乳液聚合法进行制备,存在价格偏高以及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聚偏氟乙烯等含氟聚合物具有硬且难以弯曲的性质,电极在经过卷绕后有时会发生压损,在成形为规定形状时,在仅使用含氟聚合物的情况下,有时会在电极层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二次电池,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使二次电池的输出特性进一步提高,有时使用粒径小的含铁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但微细的含铁化合物易于凝聚。特别是当正极浆料中使用聚偏氟乙烯时,聚偏氟乙烯不耐强碱性,遇到碱性基团易发生消去反应导致变性,从而导致浆料体系不稳定;且浆料静置一段时间后易凝胶,需要重新搅拌才能恢复;聚偏氟乙烯易与电解液发生溶胀,导致粉体从集流体上脱落或电极层裂纹,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其可以用于制备能够降低二次电池内阻,提高二次电池高速率耐性和容量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其能够使二次电池内阻降低,提高二次电池高速率耐性,提高二次电池容量;
本申请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所述二次电池正极用浆料组合物,能够具有低内阻、高速率耐性及高容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作为正极用粘结剂、并且使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相对于电解液的溶胀度和N-甲基吡咯烷酮不溶成分量在特定范围,和导电材料的粒径为10~40nm,可以使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在正极用浆料组合物的分散介质中溶解,而在溶解度参数(SP值)接近的电解液中不溶解而是以适当的范围溶胀,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含铁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浆料的凝胶,而且可得到柔软、在弯曲时不会产生电极层的裂纹、并且活性物质密度高的电极,进而可得到低内阻、高速率耐性的高容量的二次电池。基于上述见解,直至完成了本申请。
在此,在将所述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于80℃在参照液中溶胀后的重量设为B、将溶胀前的重量设为A时,所述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溶胀度B/A为2.5倍以下,所述参照液是在碳酸亚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的重量比为3:7的混合物中混合4%的氟代碳酸乙烯酯和0.5%的二氟磷酸锂,并以达到12质量%浓度的方式溶解六氟磷酸锂而成的。
另外,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100质量份,所述导电材料的含量为1~3质量份,所述正极用粘结剂的含量为0.5~2质量份。
此外,所述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含腈基单体的比例优选为10质量%以上。
此外,所述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kDa以上且500kDa以下。
此外,所述具有腈基且包含亚烷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的碘值为0mg/100mg以上且70mg/100mg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公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公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41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