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15279.5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58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雒鹏;王磊;刘斌奇;安晓佳;问昕然;杨少锋;戚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H17/14;E04H17/20;E04H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1001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装置 施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设备,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次安装螺栓和角钢固定件会对墙体多个位置造成破坏,增加后期修补的工作量的问题。所述防护装置应用于洞口防护,该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组件、两个承载组件和两个固定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和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连接杆,防护件具有相对的两端,两个连接杆分别与防护件的两端连接。每一连接杆可升降地对应设置于每一承载组件,以带动防护件上升或下降。每一承载组件与每一固定组件对应连接,固定组件用于与洞口的墙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设备。该施工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电梯井的临边洞口处施工。由于临边洞口敞开,为了避免工作人员摔倒或者踩空时从临边洞口掉落到地面,通常会在临边洞口处设置防护栏杆,以起到防护警示的作用。
随着工作人员在靠近临边洞口处施工高度的不断增加,需要对应的升高防护栏杆,以确保工作人员在靠近临边洞口处高度方向的安全。目前升高防护栏杆的方式一般是,工作人员站在脚手架上将防护栏杆从墙体上拆卸下来,接着,将防护栏杆提升到预设高度,之后用螺栓和角钢固定件等将防护栏杆重新固定在墙体上。
但是,在每一次提升防护栏杆安装高度的时候,都需要在墙体上重新安装螺栓和角钢固定件。此时,多次安装螺栓和角钢固定件会对墙体多个位置造成破坏,增加后期修补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设备,用于减少对墙体的破坏,以减少后期修补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应用于洞口防护。上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组件、两个承载组件和两个固定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和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连接杆,防护件具有相对的两端,两个连接杆分别与防护件的两端连接。每一连接杆可升降地对应设置于每一承载组件,以带动防护件上升或下降。每一承载组件与每一固定组件对应连接,固定组件用于与洞口的墙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装置中,在实际使用时,将防护件设置于洞口,用于阻挡洞口。此时,防护件可以起到防护和警示的作用。基于此,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摔倒或者踩空时从洞口掉落到地面,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地,由于每一连接杆可升降地对应设置于每一承载组件,以带动防护件上升或下降。此时,在连接杆和承载组件的配合下,可以简单快速的调整防护件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以调整防护件与洞口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拆卸或在新位置重新安装与洞口的墙体连接的固定组件。即,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多次安装螺栓和角钢固定件,只需要调整连接杆与承载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与墙体连接的固定组件可以重复利用。基于此,可以避免在墙体上多次安装螺栓和角钢固定件时对墙体的多个位置造成破坏,进而可以降低后期修补的工作量。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仅确保固定组件的首端和末端与墙体紧固连接便可以确保防护装置整体与墙体紧固连接。基于此,即使对墙体造成破坏也只是两个点位,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很多,进而可以降低后期修补的工作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设备。该施工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装置、洞口和墙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组件和连接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15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