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52874.6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19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军;李云龙;陈祺荣;左志亮;杭世杰;何岸;杨健明;王震;张华健;杨哲;邬学文;梁洪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5/52;E02D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预制 桩基础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包括预制基础承台、预制桩、预制基础柱和预制基础连梁,所述预制基础承台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柱预留洞口、竖直延伸的桩预留洞口和水平延伸的连梁预留沟槽,所述桩预留洞口位于所述柱预留洞口的下方且所述桩预留洞口和所述柱预留洞口相互贯通,所述桩预留洞口和所述柱预留洞口之间设置有承台钢筋,所述连梁预留沟槽由所述柱预留洞口的侧壁延伸至所述预制基础承台的外壁,所述预制桩的顶部插入所述桩预留洞口中,所述预制基础柱的底部插入所述柱预留洞口中,所述预制基础连梁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梁预留沟槽中。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基础结构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中,同时,我国也在建筑领域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预制钢结构,以及预制木结构,而预制混凝土结构仍然在装配式建筑中占主要位置。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在施工方面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与建筑资源,节约建筑时间,同时对于减少建筑垃圾与污染,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基础结构仍采用现浇基础,现浇基础结构在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模板,现场作业量较大,施工周期长等;同时,现浇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构施工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以解决现有基础结构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等一系列问题,该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对于减小现场作业量,提高作业精度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构件间的连接,方便现场施工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包括预制基础承台、预制桩、预制基础柱和预制基础连梁,所述预制基础承台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柱预留洞口、竖直延伸的桩预留洞口和水平延伸的连梁预留沟槽,所述桩预留洞口位于所述柱预留洞口的下方且所述桩预留洞口和所述柱预留洞口相互贯通,所述桩预留洞口和所述柱预留洞口之间设置有承台钢筋,所述连梁预留沟槽由所述柱预留洞口的侧壁延伸至所述预制基础承台的外壁,所述预制桩的顶部插入所述桩预留洞口中,所述预制基础柱的底部插入所述柱预留洞口中,所述预制基础连梁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梁预留沟槽中并与所述预制基础柱间隔设置,所述桩预留洞口与所述预制桩之间,所述柱预留洞口与所述预制基础柱之间,所述连梁预留沟槽与所述预制基础连梁之间的空隙部分形成有现浇连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桩预留洞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柱预留洞口的内径,所述预制桩包括预制桩本体与桩钢筋笼,所述桩钢筋笼嵌入于所述预制桩本体且所述桩钢筋笼部分露出于所述预制桩本体的顶部,所述预制基础承台对应所述桩钢筋笼的露出部分设置有预留桩钢筋孔洞。
进一步的,所述桩预留洞口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柱预留洞口的截面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基础柱包括预制基础柱本体与基础柱钢筋,所述基础柱钢筋嵌入于所述预制基础柱本体且所述基础柱钢筋部分露出于所述预制基础柱本体的侧面,所述预制基础连梁包括预制基础连梁本体与基础连梁钢筋,所述基础连梁钢筋嵌入于所述预制基础连梁本体且所述基础连梁钢筋部分露出于所述预制基础连梁本体的端部,所述基础柱钢筋部分的露出部分与所述基础连梁钢筋的露出部分通过设置挤压套管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基础连梁的数量为多个,对应的,所述连梁预留沟槽的数量也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连梁预留沟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键槽。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基础连梁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键槽。
本装配式预制单桩基础结构可减少现场构件的连接,减小施工的工作量,提高现场作业的方便性与精度,提高基础结构的质量,使结构整体更加牢固与稳定;施工的便捷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装配式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场作业的整洁度,减少施工垃圾的产生,对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等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52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箱档位控制线圈
- 下一篇:一种辅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