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68810.5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雪;张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3/36;E0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地址: | 1000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接 古建筑 木柱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包括旧木柱、墩接柱和连接结构,所述旧木柱底部设有插接槽,所述旧木柱的底面和插接槽的顶面为墩接面,所述墩接柱设在旧木柱的下端,所述墩接柱包括支撑段和插接段,所述支撑段和插接段的顶面为墩接面,所述墩接柱上的墩接面与旧木柱上的墩接面相对应,相互之间预留墩接间隙,所述支撑段位于旧木柱下方,所述插接段位于插接槽中。本实用新型在墩接面之间预留间隙实现墩接柱的便捷入位,实现了在不抬起旧木柱的情况下进行墩接修复的操作,同时避免了采用外力墩接入位时导致的旧木柱偏移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木柱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在非大修时段的主要修复工作是对木柱进行修复,由于木柱作为主要承载构件,并且常年与地面接触极易被侵蚀,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腐朽,无法继续使用,因此需要对腐朽的木柱采用墩接的方式进行局部修缮。在进行局部修缮时由于未处于大修时期,无法为了墩接柱子而进行挑顶,只能在没有解除建筑上部约束的情况下对木柱进行墩接,一般采用的方式是从侧面推入的方式进行墩接,如CN206267553U公开的采用榫接结构的墩接加固结构实现了对木柱的修复,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实用性较差,由于墩接面为平面,并且墩接面直接接触,采用榫接方式的墩接柱也无法采用抬高木柱的方式实现墩接入位,一般是采用外力顶入的施工方法,但是容易导致木柱偏移影响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在墩接面之间预留间隙,方便墩接柱的入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接式古建筑木柱墩接结构,包括旧木柱、墩接柱和连接结构,所述旧木柱底部设有插接槽,所述旧木柱的底面和插接槽的顶面为墩接面,所述墩接柱设在旧木柱的下端,所述墩接柱包括支撑段和插接段,所述支撑段和插接段的顶面为墩接面,所述墩接柱上的墩接面与旧木柱上的墩接面相对应,相互之间预留墩接间隙,所述支撑段位于旧木柱下方,所述插接段位于插接槽中;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固块和箍圈,所述卡固块设在旧木柱和墩接柱的墩接面之间,所述箍圈设在旧木柱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段设在墩接柱的中部,所述支撑段顶部的墩接面位于插接段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段的宽度为旧木柱直径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卡固块包括中间卡固块和侧边卡固块,所述中间卡固块设在插接段和旧木柱之间,所述侧边卡固块设在支撑段和旧木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箍圈的宽度大于卡固块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箍圈设置三道,上下间隔设置在旧木柱和墩接柱的墩接段上。
优选的,所述卡固块为木楔,厚度为50mm,所述箍圈为铁箍,宽度为100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在墩接面之间预留间隙实现墩接柱的便捷入位,实现了在不抬起旧木柱的情况下进行墩接修复的操作,同时避免了采用外力墩接入位时导致的旧木柱偏移的缺陷;
采用卡固块和箍圈组成的连接结构实现墩接柱与旧木柱的稳固连接,保证墩接效果及修复质量,也增强了木柱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固块设置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固块分解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68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处插接的木柱墩接修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盘式烘焙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