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管内流体压力波动稳定的血泵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48638.4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51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韩平;陈贵文;李运来;唐志维;易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威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60/279 | 分类号: | A61M60/279;A61M60/39;A61M60/47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赵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管 流体 压力 波动 稳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管内流体压力波动稳定的血泵,包括泵体,泵体上设有绕自身中心旋转的转子,转子上缠绕有软管状的泵管,泵体内设有用于放置泵管的泵体内壁,泵体内壁从泵体入口延伸到泵体出口,转子上设有随着转子转动绕转子中心做圆周运动并用于与泵体内壁共同挤压泵管的滚轮,所述泵体内壁在泵体的主视视角上呈曲线状且包括内径相同的等径段及内径不同的变径段,变径段有两个分别设于等径段的两端,变径段的最小内径大于等径段的内径。所述变径段沿远离等径段延伸方向的内径依次变大。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泵体内的流体流速均匀,避免在输送流体时使流体内产生气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血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管内流体压力波动稳定的血泵。
背景技术
血泵在医疗领域中通常应用于输送血液,一般采用蠕动泵的形式来输送血液。
血泵通常设有若干个绕转子的圆心转动的滚轮来与泵管接触,滚轮对泵管进行连续压迫,使泵管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泵管在泵的入口处产生连续的吸力,从而是泵管内的流体流动到泵的出口处,血泵输送的流体仅与短管状的泵管内壁接触,不会对泵体内部结构产生污染。
现有的血泵在输送流体时,滚轮绕转子的中心做圆周运动,泵管呈圆弧状缠绕在转子的旋转圆周轨迹上,并安放在圆周壁状的泵体内壁内,通过泵体内壁以及滚轮从泵管两侧对泵管的连续挤压来使泵管产生吸力,但是此种挤压方式,由于泵体内壁和滚轮绕转子转动的圆周轨迹呈同心圆状,在滚轮对泵管刚开始挤压或刚结束挤压时,滚轮对泵管的挤压速率过快,导致泵管内的压力变化过快,从而会导致泵管内的流体压力波动较大,使泵体内流体流速不均匀,可能会产生气泡,对人体有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管内流体压力波动稳定的血泵,其可以使泵体内的流体流速均匀,避免在输送流体时使流体内产生气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泵管内流体压力波动稳定的血泵,包括泵体,泵体上设有绕自身中心旋转的转子,转子上缠绕有软管状的泵管,泵体内设有用于放置泵管的泵体内壁,泵体内壁从泵体入口延伸到泵体出口,转子上设有随着转子转动绕转子中心做圆周运动并用于与泵体内壁共同挤压泵管的滚轮,所述泵体内壁在泵体的主视视角上呈曲线状且包括内径相同的等径段及内径不同的变径段,变径段有两个分别设于等径段的两端,变径段的最小内径大于等径段的内径。其作用为,通过在泵体的进出口处设置变径段,使得泵管内的流体在进出泵体的时候,使滚轮对泵管的挤压程度变小,直到滚轮旋转到等径段才使泵管处于最大被挤压状态,延长泵管形变的时长,使滚轮在压泵管的时候让它缓慢把泵管压扁以及使滚轮在松开泵管的时候让它缓慢使泵管恢复原状,从而减少泵管内流体压力的波动,使泵体内的流体流速均匀,避免在输送流体时使流体内产生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段沿远离等径段延伸方向的内径依次变大。其作用为,通过变径段尺寸变化的规律的设计,使滚轮在变径段挤压泵管时,使泵管内的压力单向均匀变化,即在挤压泵管时逐渐缓慢增大对泵管的挤压程度,在松开泵管时逐渐缓慢减小对泵管的挤压程度,从而使滚轮在挤压泵管和松开泵管的过程中泵管内的压力波动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段的所有圆心均位于等径段的圆心上,等径段的圆心位于滚轮做圆周运动旋转时运动轨迹的圆心处。其作用为,通过等径段与滚轮运动轨迹同心的设置,使得泵管被滚轮挤压在等径段时泵管内的压力保持不变;通过将变径段的圆心与等径段的圆心同心设置,使泵管被滚轮挤压在变径段时泵管的厚度均大于泵管被滚轮挤压在等径段时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变径段包括位于泵体入口处的入口变径段和位于泵体出口处的出口变径段,入口变径段的长度小于出口变径段的长度。其作用为,通过入口变径段与出口变径段的长度的设计,由于在滚轮在入口变径段开始对泵管进行挤压、在出口变径段开始对泵管进行放松,在出口变径段的流体压力变化比在入口变径段的流体压力变化波动更大,因此出口变径段的长度应大于入口变径段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威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威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48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移动式拉手
- 下一篇:一种锥角检测装置